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32000~2008年中国网民规模与增长率中国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与如下因素密不可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互联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的基础。尽管中国的网民规模和普及率持续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互联网普及率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中只能排在第87位。IPv4的增长速度已经连续两年落后于中国网民的增长速度,人均IPv4地址数持续下滑。图2-6为2004~2008年中国域名规模的变化情况。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4]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显示出中国互联网的规模价值正在日益放大。

1.网民规模

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如图2-3所示,较2007年增长41.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5])。继200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之后,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飞跃,赶上并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

图2-3 2000~2008年中国网民规模与增长率

中国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与如下因素密不可分:

(1)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互联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的基础。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在年均GDP增长9.8%的背景下,积累了相当的实力。随着全民整体收入的增加,人们在信息需求上的投入会越来越多。同时,良好的经济环境为互联网产业创新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并促使产业内的并购和商业模式升级,最终使更多的人成为网民并更好地服务于网民群体。

(2)为保证我国信息化健康发展,国家制订并发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信息化正在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农村信息化建设成为其中的重要部分,也在逐渐成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让信息技术与服务惠及亿万农民群众,落实2010年基本实现全国“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目标,政府主管部门和电信运营企业正在积极推进自然村通电话和行政村通宽带工程。城市化进程为更多大众接触互联网创造了条件。这里的城市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乡村的城市化;另一方面是城市的集群化。前者的发展直接带来了生产生活等硬件设施的升级,后者进一步推动了城乡地域空间差距的缩小。

(3)通信和网络技术向宽带、移动、融合方向发展,数据通信正在逐步取代语音通信成为通信领域的主流。随着产业技术进步和网络运营商竞争程度的加剧,网络接入的软硬件环境在不断优化。网络接入和用户终端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使用户的上网门槛不断降低。

(4)互联网具有高黏性和高传播性。根据CNNIC的调查,一旦用户接触互联网之后,流失率极低;互联网上的网络游戏、即时通信、博客、论坛、交友等应用具有极强的互动功能,这些功能会推动相关应用的传播,这种传播既包括向网民的传播,也包括向非网民的传播,而向非网民的传播将推动网民规模的扩张。

(5)网民规模的扩张推动网络价值的提升,而网络价值的提升又进一步增强其扩张力。根据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网络的价值与网络规模的平方成正比。随着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网络的价值不断膨胀。将目光瞄向互联网价值的机构和个人创造的内容,反过来进一步增强了网络的扩张力和吸引力

尽管中国的网民规模和普及率持续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互联网普及率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中只能排在第87位。

图2-4是中国和一些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对比。

图2-4 部分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

2.互联网基础资源

2008年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资源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除了IPv4之外,其他资源的增速基本与网民增长等速或超过网民的增速。IPv4的增长速度已经连续两年落后于中国网民的增长速度,人均IPv4地址数持续下滑。作为访问互联网必须的基础资源,未来几年,中国IPv4地址的增速如果不能够获得更快速的发展或者过渡到IPv6,极有可能成为制约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瓶颈因素。表2-1是2007~2008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对比情况。

表2-1 2007~2008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对比表

(1)IP地址。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目前主流应用是IPv4,但是,随着IPv4资源的短缺形势越来越严峻,向IPv6过渡已经是大势所趋。图2-5为2001~2008年中国IPv4地址资源变化情况。

图2-5 2001~2008年中国IPv4地址资源变化

尽管IPv4资源较为紧缺,由于我国的互联网发展迅速,在各IP地址分配单位的努力下,我国的IPv4地址资源依然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达到181273344个,较2007年增长34%。尽管IPv4地址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依然赶不上我国网民的增速,加上服务器、路由器等其他互联网设备上的对IP地址的占用,IPv4地址在我国的紧缺局面非常严峻。

(2)域名。截至2008年底,中国的域名总量达到16826198个,较2007年增长41%,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之势。图2-6为2004~2008年中国域名规模的变化情况。

图2-6 2004~2008年中国域名规模的变化

中国域名规模的增长,主要受益于国家顶级域名.CN的增长。2001年中国的国家顶级域.CN在中国只有16%左右的份额,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06年,.CN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43.9%,但是依然落后于类别顶级域名.COM(当时占有中国域名市场的47.2%)。2007年,中国国家域名.CN的注册管理机构启动“国家域名腾飞计划”,一举超越.COM,占据了中国域名市场的龙头地位。到2008年底,.CN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80.7%。

CN域名中,以.CN结尾的二级域名比例最高,其次是.COM.CN,与去年同期相比,二级域名.CN增长了约两个百分点,而.COM.CN略显下降。

(3)网站。截至2008年底,中国的网站数,即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包括在境内接入和境外接入)达到287.8万个,较2007年增长91.4%,是2000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007年中国的域名注册量大幅增长之后,经过一年的沉淀,域名增量在网站上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图2-7为2000~2008年中国网站规模变化情况。

图2-7 2000~2008年中国网站规模变化

注:数据中不包含.EDU.CN下网站。

(4)网页。网页是互联网内容资源的直接载体,网页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互联网的内容丰富程度。自2002年开始,中国的网页规模一直保持高位增长。图2-8为2002~2008年中国网页规模变化情况。

(www.xing528.com)

图2-8 2002~2008年中国网页规模变化

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页总数超过160亿个,较2007年增长90%。网页的增长速度与网站的增速基本一致。

(5)网络国际出口带宽。2008年中国网络国际出口带宽达到640286.67Mbps,较2007年增长73.6%,增速超过了网民增速,中国网民访问国外网站的速度有所提升,使用体验进一步优化。图2-9为2001~2008年中国国际出口带宽变化情况;表2-2为主要骨干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图2-9 2001~2008年中国国际出口带宽变化

表2-2 主要骨干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3.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与网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网络应用。过去一年中,网络购物市场的增长趋势明显。目前的网络购物用户人数已经达到74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60%。比较国外的发展状况,韩国网民的网络购物比例为60.6%,美国为71%,均高于中国网络购物的使用率。表2-3为2007~2008年电子商务类应用用户对比情况。

表2-3 2007~2008年电子商务类应用用户对比

 除网络购物外,网络售物和旅行预订也已经初具规模,网络售物网民数已经达到1100万人,通过网络进行旅行预订的网民数达到1700万人。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网络售物不仅包括网络开店,也包括在网上出售二手物品。

与网络购物密切关联的网络支付发展十分迅速,目前使用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52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57.6%。有力地推动了网络购物的发展。

4.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在2008年增长缓慢,目前使用率为19.3%。网上银行的主要用户是大学生白领。在校大学生基本在入学之际,就已经办理相应的银行账户,方便学校的管理以及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财务管理。大学生和白领人群等高教育水平人群,有着较高的互联网操作技能,对网上银行有着很强的使用需求,但对目前网上银行业务的安全性不够信任,影响了用户使用比例的上升。表2-4为2007~2008年网上银行用户对比情况。

表2-4 2007~2008年网上银行用户对比

5.网络应用

(1)信息检索搜索引擎是网民在互联网中获取所需信息的基础应用,目前搜索引擎的使用率为68.0%,在各互联网应用中位列第四。2008年全年搜索引擎用户增长了51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33.6%。由于互联网整体网民规模快速增长,新增网民中低学历网民比重增大,而该部分网民的搜索引擎的使用率较低,导致搜索引擎的整体使用率下降。表2-5为2007~2008年信息检索类应用用户对比情况。

表2-5 2007~2008年信息检索类应用用户对比

 搜索引擎的使用存在明显的城乡、年龄、学历、收入差异:城镇网民搜索引擎使用率明显高于农村;20~40岁网民搜索引擎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学历越高,搜索引擎使用率越高;收入越高,搜索引擎使用率越高。搜索引擎应用人群的特点决定了它在互联网领域的高商业价值

(2)网络通信。

1)电子邮件。2008年电子邮件使用率为56.8%,与2007年保持稳定。研究发现网民学历越高,电子邮件使用率越高;职业分类中的办公室员、管理者、大学生等电子邮件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网民的学历结构会继续向低学历人群倾斜,而随着互联网向办公场所的进一步普及,会有越来越多的职业人群使用电子邮件。将以上两种因素结合考虑,未来电子邮件的使用人群会继续增长,这种增长在职业人群中会尤其明显,但是由于低学历人群不断涌入互联网用户大军,未来电子邮件使用率有走低的趋势。表2-6为2007~2008年网络通信类应用用户对比情况。

表2-6 2007~2008年网络通信类应用用户对比

2)即时通信。即时通信承载的功能日益丰富,一方面正在成为社会化网络的连接点,另一方面,其平台性也使其逐渐成为电子邮件、博客、网络游戏和搜索等多种网络应用重要入口。

2008年底即时通信应用的使用率75.3%,比起2007年年底,用户群规模增长了5300万,但使用率降低了6.1%。从年龄分析看,40岁及以上人群即时通信用户所占比重略高于2007年,主要的用户增量体现在40岁及以上的老网民中,而40岁以下的即时通信用户使用率均出现了下降。

(3)网络社区。

1)交友网站。2008年交友网站较2007年有较大规模的增长,目前使用率达到19.3%。婚恋交友网站通过与电视传统媒体的合作等方式,提高了对用户的影响力,网民对专业婚恋交友网站的认同程度也在提高,用户规模在持续成长。校园和职场网络交友形式,在2008年发展非常迅速,凭借已有的用户规模基础,吸引了更多的新用户加入。丰富的应用种类(如网页游戏)和使用手段(如手机交友),为交友网站的用户增长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表2-7为2007~2008年网络社区类应用用户对比情况。

表2-7 2007~2008年网络社区类应用用户对比

2)博客。2008年博客用户规模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08年12月底,在中国2.98亿网民中,拥有博客的网民比例达到54.3%,用户规模为1.62亿人。在用户规模增长的同时,中国博客的活跃度有所提高,半年内更新过博客的比重较2007年底提高了11.7%。博客数量的增长带来了用户聚集的规模效应。博客频道在各类型网站中成为标准配置,其中SNS元素的加入对博客用户的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博客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