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政策理论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公共政策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范式应运而生。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是现实生活中的政策实践、政策系统和政策执行过程,其基本目标是端正社会的发展方向,完善和优化公共决策系统,从而最终提升公共政策的制定水平和公共政策的制定质量。由此可见,如何制定并执行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实现政府管理目标,是公共政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所谓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机关、政党以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者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办法、措施、条例、方法等的总称。政策不仅是执政党、政府进行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或手段,而且是执政党、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主要工具或手段。
因而政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其一,导向功能,它能引导人们的行为或者事物的发展方向朝着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其二,控制功能,它能对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起到制约或者促进作用。其三,协调功能,它能够有效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确保整个国家社会生活的和谐进行。其四,象征功能,某些政策仅具有象征意义,不产生实质性后果,主要发挥象征性作用。公共政策作为政府治理的主要工具,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政策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政策分为不同种类。例如,根据政策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的不同,可以将公共政策划分为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文化政策。由于社会政治经济事务纷繁复杂,因而政府在处理这些事务时,一般不是采用单一政策,而是将多种政策相互配合使用,而且经常以政策链的形式出现。政策链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相互影响、互为关联的政策构成,涉及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多个行为主体,宏观、中观、微观等多个层面,近期、中期、远期等多个阶段的错综复杂的系统。构成链状结构的若干政策排在同一条直线上,环环相扣。[40]如果根据时间标准来划分,政策链可分为横向的政策链和纵向的政策链,而横向的政策链则是为解决某一时期内的特定目标或政策问题而制定,并最终得以执行的政策组合。政策链的纵向结构则表现为不同时期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制定和执行的新旧政策。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湖南省矿业经济正在向绿色发展的模式转型,但是同时也遇到了各种挑战,出现了诸多矛盾。作为一项方兴未艾的新型产业,尤其需要政府采用各种政策消除各种障碍,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不仅要同时使用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等多种政策来推动湖南省矿业经济以协同进化的形式发展,而且由于湖南省矿业经济绿色技术产业的特殊性,政府必须以政策链的形式来为其发展扫除障碍。
(二)协同进化理论
早在19 世纪,达尔文在他的《进化论》中提出,自然选择是自然界演化的普遍规律,也就是说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生存斗争是其核心,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是其实质。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被列为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然而,它只强调生物之间的斗争性而忽视了生物在其他方面的联系性。实际上,生物之间不仅具有优胜劣汰的生存斗争,而且具有共生互补性和协同性。换言之,物种之间的相互协同也是互惠互利的。基于此,“协同进化理论”应运而生,它的核心思想是互惠共生和协同竞争。
“协同进化”作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由Ehrlich 和Raven 在1964 年研究植物和植食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给进化带来的影响时提出来的,自此,“协同进化”进入不同领域研究者的视野,特别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由于Ehrlich 和Raven 并未对“协同进化”的定义作出明确的界定,那么何为协同进化呢?不同的学者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Jazen从生物学的角度指出,所谓协同进化是一种由于物种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性状变化的现象,即物种的进化是因对周围环境变化的适应而产生的。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H.Haken)1976 年系统地论述了“协同论”,他详细地阐释了系统进化过程中,各个内部要素之间的协同行为,并指出这种协同行为是系统进化的必要条件。
事实上,生物进化与社会进化是密切相关的。Campbell是最早将进化理论引入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学者,他界定了社会基因对文化的影响和文化对社会基因的影响这两种联系,并创造性地研究了单个组织的进化情况。紧接着,Hannan&Freeman,Barnett&Carroll、Barton、MePherson、Astley等人将进化理论推广到组织种群、群落层次的研究中。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和丰富,Lewin 等人提出了组织研究的协同进化分析框架,并对该问题进行不断深入和丰富的研究,形成了组织协同进化理论的雏形。这种理论认为组织的变异、选择和保持不是单独发生的,而是在与环境的不断交感中进行的;组织环境具有层次性,可分为组织内部、组织、种群和群落,每一层次的进化既受到其他层次的影响,同时每一层次的进化又反过来影响其他层次。[41]Norgaard 认为,协同进化是一个在实践、价值观念和生物物理环境之间的耦合变化过程。人类主要通过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来影响环境的变化。反之,新的环境也会对人类的行为与意识产生影响。可以说,协同演化包含这样的内涵,即系统内实体间的关系影响着实体的演化以及在演化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正在进行的正向反馈。此后,Murmann 等人则指出,协同进化分析包括两个及以上正在进化的系统,系统相互作用并影响它们的进化。环境社会的协同进化是指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影响因子进行相互作用、相互选择的过程。[42]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对物质能源肆无忌惮地攫取,使得生态环境受到威胁。直到20 世纪80 年代,人们才逐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人们开始不得不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口剧增等种种问题。经过国际上广泛的探讨研究与实践,人们逐渐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并加以运用。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并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此后,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阐释,有的学者从社会的视角来论述可持续发展,有的则从经济学的视角来阐述,还有的从科技的角度来定义可持续发展。
综合当前学者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阐释,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首先,可持续发展是共同发展。地球是一个复杂的巨型系统,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以子系统的形式存在于该系统当中。系统的最根本特征是其整体性,每个子系统都和其他子系统相互联系并发生作用,只要一个系统发生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其他系统的紊乱,甚至会诱发系统的整体突变,这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表现最为突出,因此,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整体发展和协调发展,即共同发展。[43](www.xing528.com)
其次,可持续发展也是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大系统的整体协调,也包括世界、国家和地区三个空间层面的协调,还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以及内部各个阶层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源于协调发展。[44]
再次,可持续发展还是公平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因水平差异而表现出来的层次性,这是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问题,但是这种发展水平的层次性若因不公平、不平等而引发或加剧,就会从局部上升到整体,并最终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45]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公平发展包含两个纬度:一是时间纬度上的公平,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二是空间纬度上的公平,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46]
同时,可持续发展也是高效发展。公平与效率被称为可持续发展的“两个轮子”,可持续发展的效率不同于经济学的效率,可持续发展的效率既包括经济意义上的效率,也包含着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损益的成分。因此,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高效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等协调下的高效率发展。[47]
最后,可持续发展还是多维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出全球化的趋势,但是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而且不同国家与地区又有着异质性的文化、体制、地理环境、国际环境等发展背景。此外,因为可持续发展又是一个综合性、全球性的概念,要考虑到不同地域实体的可接受性。因此,可持续发展本身包含了多样性、多模式的多维度选择的内涵。因此,在可持续发展这个全球性目标的约束和制导下,各国与各地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应该从国情或区情出发,走符合本国或本区实际的、多样性、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48]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人类为平衡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所作出的最理性的选择。人类工业文明对全球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以及社会、环境和经济之间关系的失衡,引起人们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类在地球上能够世代生活下去。为达到终极目标的实现需建立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发展模式。另外,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其发展长存的基本条件,一旦缺失了生命保障系统——自然系统的稳定长存,一切生物(包括人类)生存将面临极大威胁。因此,要求我们在生产和经济活动中节约资源。开发、使用非再生资源要有节制,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速度应低于其再生速度,但根本的解决措施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注重经济的增长,挥霍浪费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极为严重,并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短缺以及资源消耗的不合理性和不平衡性,这种情况下的经济发展是不可能长久的。因此,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建立高效利用的环境与经济和谐共存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摒弃高能耗、高污染、高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资源的高效低耗使用。控制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在使用消费过程中,达到高利用低浪费的水平。生态系统应协调好各因素的相互关系,使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发挥到最佳水平,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良好运行。
从伦理角度来讲,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延伸到发展权利的平等性方面,即时间尺度上的代际公平和空间尺度上的区际公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除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上面,还在其实践运用中展示出来。实现这些公平性的基础条件是自然资源和环境存在持久稳定的支撑能力。
对于湖南省矿业经济绿色发展的相关分析而言,也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以降低资源消耗和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条件,找到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解决矿产资源开发过程当中各类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使得经济—社会—生态构成的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起来。因此,研究湖南省矿业经济绿色发展需先领会贯通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
(四)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循环经济是在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三个系统各自的内部和系统相互之间高效循环,只有在三个系统平稳运行、和谐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人类社会进步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人类生产和发展模式。而狭义的循环经济只是在经济系统内部的一种循环流动,它只是单纯地从经济系统内部的经济实体出发,最大化地实现经济效益和最小化地降低环境污染,是一种新的经济运行和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五个表现:[49]一,观念先行性。人类要改变发展观念,认识到循环经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人类要不断反思传统的生产和发展模式,吸取教训,认识到传统生存和发展模式存在的不足,从循环经济理论的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出发,加深对新的生产和发展模式的内涵和本质的理解。加强危机感,意识到生存和发展中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要真正领会到循环经济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行动起来,转变发展方式,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发展中来,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二,技术先导性。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从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各环节来看,无不需要科技的支持。例如资源的开采、资源的再生、废弃物的处理等等,涉及方方面面。因此,人类要重视科技发展,提高科技水平,创新地解决循环经济发展的各种技术问题,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三,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是指所有的物质在系统内实现良性循环,它是在一定的观念、技术、制度等条件下,形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利用、不断循环的过程。物质循环能够使得有限的资源在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三大系统内部和相互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尽量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实现物质的高效循环利用,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四,主体多样性。循环经济的发展涉及了多个主体,这种主体可以是个人和由人类组成的各种组织,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是循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主体,它们构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在不同阶段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五,效益综合性。循环经济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也不是为了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循环经济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也就是要实现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和谐发展,追求整体效益。
根据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将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起步阶段。当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意识到自然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时候,就会反思以往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开始考虑并探索适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人类对其还不是很了解,循环经济的理论体系也才开始建立,还处于一种萌芽阶段。但是由于其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发展迅速,人类的观念渐渐转变,循环经济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可。与此同时,政府也开始着手建立和循环经济相关的政策制度体系,改善传统的发展模式,并制定了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其纳入到正规化的发展中。在实际发展中,政府已启动了部分循环经济试点地区,包括试点企业、试点工业园区、试点城市甚至试点省份。这还只是刚刚开始,循环经济的效益还并不太明显,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循环经济的引导和支持。其次是发展完善阶段。在这一阶段,循环经济的理论不断完善,初步建立起了广义循环经济理论体系。循环经济的思想深入人心,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并以实际行动去实践这一理论。政府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各项政策、制度改革开始发挥作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有效的能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和评价体系,并为此制定了能适应长期发展的循环经济中长期规划。实际应用层面,已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并对相关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各种中介组织也在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可以说在社会经济中的各领域、各层次,循环经济都得到了深入的开展,人类也初步从循环经济的发展中获益,从中体会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最后是成熟阶段。这一阶段理论界已经对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体系有了系统的研究,而且经历了前两个阶段,政府对如何制定政策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也有了足够的经验,即循环经济发展所需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政府渐渐退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人类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认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循环经济已经建立起来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上述机制的作用下,各类社会资源在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的流通更加顺畅,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实现了整个社会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类发展中所面临的环境和资源压力。
湖南省矿业经济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符合循环经济理论的内涵特点,本章节运用协同进化理论对湖南省矿业经济绿色发展进行的分析,旨在推动湖南省的矿产产业能够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因此,循环经济理论是指导本章内容的重要理论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