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对能源的重视已进入全球视野。然而,随之而来的,资源消耗过度引起资源枯竭,碳排放过量引起气候变暖,污染严重引起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也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寻找低碳经济之路已是一种必然潮流。
我国亦在为之努力,“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八大更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至“五位一体”的重要战略高度。如今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更是强调将“低碳”“绿色”贯彻于各行各业,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现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2016年,我国GDP 为744 127亿元,人均GDP 为53 922元。然而,我国既是人口大国,亦是能源消费大国,更是排放大国。据统计,“十二五”期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177.2 亿吨标准煤,较“十一五”增长28.0%;消费总量206.2亿吨标准煤,增长27.7%。原煤产量192亿吨,增长30.2%;原油产量10.5亿吨,增长9.7%;天然气产量5 941亿立方米,增长52.7%。[1]矿产资源年消耗量巨大,而作为副产品的温室气体、污染物排放量严重逼近环境承载力的极限。为减缓矿产资源过早呈现的枯竭趋势,调节产值与能耗、排放呈现出的不可持续的矛盾关系,进行能源管理,发展低碳经济,是化解能耗大国困境的必由之路。(www.xing528.com)
矿山环境治理是湖南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去产能,是近年来湖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2016 年,湖南全面完成了煤炭去产能年度目标。2017 年,湖南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去产能,建立实施产能过剩企业市场化退出机制,稳妥化解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过剩产能,继续淘汰落后煤矿产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