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来讲,矿区生态文明体现着矿区居民在处理与自然关系上所达到的文明程度。乔丽等(2009年)在提出了矿区生态文明概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建立了矿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构建了矿区生态文明发展程度、协调发展度、协调发展动态指数等综合评价体系。[24]孙静芹等(2010年)认为,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情况应通过大气环境指标、水环境质量指标、噪声污染指标、土地利用评价指标、废弃物利用评价指标这五方面指标反映,并以此构建了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5]成金华等(2013年)阐述了矿区生态文明评价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矿产、土地的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矿业生产和矿区生活的节能减排、防治矿区地质灾害等内容,并从研究重点的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指标使用频率等角度,重点对现有矿区生态文明评价相关指标体系进行回顾与总结。基于指标选择的原则、指标体系设计的目的和指标体系的构成等三个关键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完善矿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26]
在矿区环境与矿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构建中,层析分析法是运用最为普遍的方法。王霖琳(2009年)在界定了资源枯竭矿区生态环境损害评价的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资源枯竭矿区生态环境损害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介绍了每一指标的具体含义,最后以北京门头沟矿区为研究实例,对该区生态环境损害状况进行了评价。[27]刘锦等(2014年)结合淮南煤矿区生态环境特点,认为其评价指标体系应由生态要素、环境质量、社会和经济环境4个方面构成,因此提出了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和构建基本原则,并结合煤炭矿区的具体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综合的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8]王伟等(2014年)利用层次分析法理论建立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专家打分,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定量分析了各指标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影响的重要性。[29]
而涉及矿业经济绿色发展和绿色矿业评价层面的指标体系研究较少。在笔者视域范围内,刘翀(2012年)以“费用—收益”经济分析思想为基础,从生产经济、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和节能降耗四个方面综合构建了矿山工业企业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但其缺陷在于诸如矿区土地复垦率、矿区绿化覆盖率等难以用“费用—收益”衡量的但又具有价值的指标无法进入指标体系,从而使其评价稍有欠缺。[30]孙彦辉等(2014 年)提出了由目标集、因素集(一级指标)和子因素集(二级指标)共三个层次构成的绿色矿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因素集(一级指标)主要由绿色矿山指标、绿色经济指标以及三个主观态度测量的指标,即社会对绿色矿山创建的感知、社会对绿色经济的认知和矿企对绿色矿山创建的态度五个层次构成;子因素集(二级指标)由20个指标构成(详见表8-2)。[31]而李琳等(2015年)则把绿色发展指数运用到了区域产业评价当中,她构建了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省市2007—2012年的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进行评估和多层次的动态比较,尽管不是对矿业经济进行的直接评价研究,但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32](www.xing528.com)
表8-2 区域绿色矿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