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循环经济理论与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理论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于1998 年开始引入德国循环经济理念,随后有关循环经济理论发展研究的论著层出不穷,不断将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向深入。2003 年,循环经济理念被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了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对于解决我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循环经济理论与可持续发展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环境保护,导致循环经济的产生。受“稳态经济理论”(赫尔曼·戴利)以及“宇宙飞船经济思想”(肯尼斯·博尔丁)的启发,戴维·W.皮尔斯(David W .Pearce)和R.凯利·特纳(R.Kerry Turner)在1989年建立了正式的模型,该模型被命名为“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在他们看来,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其实质是合二为一的,共同组成生态经济大系统。一般说来,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的投入、生产过程、消费及副产品(废弃物)产生的全过程中,要把传统资源消耗的线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成生态型资源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实行循环经济。因此,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节约型经济和生态型经济的高度结合。[4] [5]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我国于1998 年开始引入德国循环经济理念,随后有关循环经济理论发展研究的论著层出不穷,不断将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向深入。2003 年,循环经济理念被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了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随后,在许多省市和众多行业陆续开展了区域循环经济试点与生态工业园区试点等工作,并于2009 年1 月1 日开始正式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遵循5R 原则。即再思考(rethink):研究资本、劳力和自然资源三个循环,创造物质财富和自然资产两种财富。减量化(reduce):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生产投入的自然资源,合理地减少物质需求。再利用(reuse):强调资源的综合利用,做到一物多用、废物利用,把传统产业的资源需求逐步转化为依赖可再生自然资源。再循环(recycle):在生产流程中形成资源利用的循环,把经济体系由开链变为闭环,形成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与产业体系。再修复(repair):不断修复被人类活动破坏的生态系统,与自然和谐相处。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以期建立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协调的生态型社会经济系统。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对于解决我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8-1 传统经济运行模式(www.xing528.com)

图8-2 循环经济运行模式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矿业产业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矿业产业发展初期为粗放经营发展模式,表现为“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消耗量大,在矿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等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产生了消极的外部效应。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循环经济道路。

矿业经济绿色发展要实现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工艺环保化,其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其目标是实现矿业、矿产企业、矿山、矿工四者之间的和谐、稳定、持久发展。循环经济倡导资源的少量利用、重复利用、循环利用,以获取资源的最大产出效益,从而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提高采矿贫化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平衡。因此,矿业经济绿色发展理念与循环经济理论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二者均以资源集约与合理利用、环境保护作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为手段,以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为要求,以资源消耗量最少化,资源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大化为原则。[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