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治理理论:多元化方式实现共同目标

社会治理理论:多元化方式实现共同目标

更新时间:2025-01-0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统治是依靠正式权力,而治理则依赖基于共同目标的协商和共识。多元化方式、多中心的共同主体,从下而上和网格化的治理模式,表达各利益主体的要求和价值,向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努力,才能够较好地处理企业内部、企业外部各产业链的绿色、和谐、健康发展。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治理”一词逐渐频繁出现于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诸多学科之中。詹姆斯将没有权威主体的问题解决方式称为“没有政府的治理”,指在没有强权的情况下,各相关行动者克服分歧、达成共识,以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统治是依靠正式权力,而治理则依赖基于共同目标的协商和共识。罗兹指出,传统依赖自上而下层级体制的统治方式已经过时,而现实中通过网络方式的治理越来越多,这是一种新的治理方式,并提出其具有组织间的相互依赖、网络成员间的持续性互动和博弈性互动三个特征。奥利认为治理具有多元性、竞争性、透明性、参与性与分权化等价值主张,而这些都与统治的价值体系有所不同。治理理论的具体内容大体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强调权利的分散,主张多元主体共同管理社会事务;另一方面,强调多元主体互动合作的网络体系构建,主张“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参与方式。

企业是最有活力的组织机构,而今社会民众的活跃程度也非常高,民众对于参与式消费的方式也越来越欢迎。让企业以外的其他群体参与到企业的产品设计、规划、决策等方面,这也成为企业营销手段或者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诸多的企业实践经验表明,这种方式比纯商业性质的宣传、营销手段更能够获取社会和消费者的信赖、支持和忠诚度。(www.xing528.com)

将治理理论引入到矿业经济绿色产业链的发展中,不仅仅是指其产业链中各层次的企业间的共同治理,需要最大限度地消除企业的无形消耗,提升企业效率和合作交流程度,而且还是指企业与社会间的共同治理,包括社区居民、消费者、行业协会、慈善组织、社会媒体等组织。多元化方式、多中心的共同主体,从下而上和网格化的治理模式,表达各利益主体的要求和价值,向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努力,才能够较好地处理企业内部、企业外部各产业链的绿色、和谐、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