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概念由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最先提出,他认为共生是相互性活体营养性联系,是一起生活的生物体某种程度的永久性物质联系。共生理论早期主要应用于生物学领域,在美国生物学家马格里斯发展了细胞共生学后,共生的思想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借鉴生物学的理论和概念,结合相应分析工具的使用,许多学者从社会经济领域构建出用于解释经济现象、处理经济问题的共生理论分析范式,提出共生体的单元、模式和环境是共生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而依据密度、界面和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采用点共生、间歇共生、联系共生和一体化共生这些概念描述共生现象。也有学者提出共生是指因生存需要的两种或多种生物,按照某种模式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地生活在一起,由此形成共同生存、协同进化的关系。共生理论与产业生态学的融合是其在经济领域最直接和最普遍的应用。产业共生是指产业内作为独立经济组织的企业之间,因同类资源共享或异类资源互补所形成的共生系统,该系统促进了产业链横向或纵向、直接或间接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有学者以美国、欧洲和日本汽车产业为例,从共生视角分析其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比较了寄生共生、偏利共生和互惠共生间的特征。[27]众多学者用共生理论分析产业链的稳定性。首先,专业化效应。比如由于产业链内部的共生关系,其专业化人才的交流,容易在专业分工方面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其次,更容易节省交易成本。处于产业链内的企业共生模式,都具有连续共生、互惠互生的特征,可以节约无形和有形的交易成本。再次,提升对外综合竞争力。共生体通过快速地吸收新市场信息和新技术,及时反馈市场需求和投入供应,保证产业链内部各种资源的有效使用和分配。最后,社会资本的积累。产业链内企业更多的交流与接触,能够实现社会资本的积累。李书学以我国路桥产业为例,提出通过共生理论可选择并联耦合模式,通过增加模块内企业单元数目、不断深化产业分工和信息交互共享平台的信息共享,有效解决产业链中企业链条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实现产业链的内部和谐,提高产业链的运行效率,从而确保产业链系统稳定性和有效性。[28]
矿业经济绿色产业链在发展中涉及不同企业主体、各相关的利益主体和社会环境中相关人事,因此,将共生理论引入到矿业经济绿色产业链发展中,非常有利于促成企业间的互利共赢机制形成,有利于形成比较稳定的企业间的产业链,也有利于实现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间的最大化发展,促成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更有益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同进步和绿色健康发展。(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