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矿山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首先,培育绿色发展文化,增强矿山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矿山企业应将绿色发展文化建设,尤其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融入矿业经济发展的决策中。在企业内部培育绿色生产文化、安全文化,重视和谐矿区建设,及时调整影响矿区生活的生产作业,与矿区居民建立协商机制,保障矿区周边居民的合法权益,将矿业生产的负外部性影响内化于企业经营过程,从观念上改变矿山企业重经济利益、轻社会生态环境的发展理念,从根本上认识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矿山企业实现经济责任的手段,也是企业承担经济责任的延续,树立良好的绿色矿山企业社会形象。不断促进矿山生产安全标准化。矿山企业要严格实施矿山企业安全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全员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安全生产专业人员持证上岗。进一步落实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准备金制度,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保障设备安全性能,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完善安全防范规章制度和各项预案,健全应急救援机制,加大管理力度,及时消除生产环节安全隐患,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其次,落实矿山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构建矿山企业社会责任法制体系,规范企业开发行为,从宏观层面界定矿山企业对社会及生态环境的责任。加大对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监管力度,建立矿山企业社会责任评估和奖惩机制,督促矿山企业依法履行对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义务,并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中介机构及矿业行业协会对矿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管作用。最后,完善生态补偿标准,量化矿山企业社会责任。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环境资源管理的制度创新,它通过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相关利益各方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的分配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环境正义,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产生的损失,大致可以划分为环境污染损失、生态破坏损失和对矿区居民、矿区内企业、矿业城市造成的机会损失,因此,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范围应包括环境污染补偿、生态破坏损失补偿以及给矿区内企业和居民、矿业城市的发展机会损失的补偿。以政府为主导对矿山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评估,以生态环境实测损失量为补偿额度标准,测度矿区的生态环境维护和恢复成本。对于生态环境维护和各项措施完善的矿山企业给予正外部性补偿,对于因矿业活动引发地表沉陷、植被破坏及大气污染等威胁生态安全造成负外部性的矿区征收补偿税费,作为对受损者的补偿,补偿标准由生态破坏损失、生态恢复费用和居民机会成本损失组成,[8]并责成这些企业继续对矿区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实现矿区生态环境扰动最小化和生态再造最优化。
(二)探索矿业经济低碳发展模式
首先,实施清洁生产。按照清洁生产3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加强矿产品生产过程中环保手段与清洁技术的衔接,引导矿山企业制定矿产品清洁生产方案,将清洁生产纳入矿业经济发展管理体系中。鼓励发展节能、节水、节材的清洁生产工艺,倡导利用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加大对共伴生资源及矿坑水、尾矿水、废石及尾砂的综合回收利用,实现矿山企业“三废”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严格执行矿山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的三同时制度,对矿山生产的生态环境实行全流程监管。在技术更新与设备改造中要尽可能考虑选择有利于清洁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案。对于三废的配方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标准,鼓励废物循环利用。其次,淘汰落后产能。关停生产技术落后、安全性差、资源消耗高的煤矿企业,淘汰污染重、能效低的矿产品加工工艺,逐步重组生产能力差、规模小、装备落后的矿山企业。根据国家落后产能界定标准,加强矿业设备更新,采用无废或少废生产工艺,消除环保隐患,提高矿业行业准入条件。最后,优化矿业结构,构建绿色低碳产业链。一方面,根据湖南省矿山企业“多、散、小”的总体布局、矿产资源禀赋差异及开发利用条件,有针对性地整合矿山企业,培育优势矿种,如湖南郴州的有色金属矿。发挥优势矿业结构带动下游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延长矿业产业链,逐步提升矿产品的附加值,改变过去销售原矿的短期发展模式,协调矿山企业短期经济利益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统一。另一方面,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工程,[9]运用市场手段促进矿业活动的节能减排,增加矿产资源勘探、开采、选冶、加工、消费全过程的绿色程度,形成产业关联度高、污染排放量少的绿色低碳产业链。
(三)利用矿业文化实现矿业遗产转型
张以诚最早提出“矿业文化”的概念:矿业文化是在矿业开发实践中产生、源于矿业开发实践又反作用于矿业开发实践的艺术、知识和观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矿业开发组织、制度、行为和由此产生的矿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0]加强对矿业文化的保护。矿业文化作为矿业生产方式与自然环境结合孕育的结果,是经过历史积累扎根矿区所获得的认同,更是湖湘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湖南省矿业经济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要重视对资源枯竭型矿区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充分利用矿业文化蕴藏的精神财富,培育资源枯竭型矿区的接替产业。发挥政府环境规制对矿业文化的保护作用,制定配套的矿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将矿业文化与矿业经济的耦合发展上升到宏观政策层面,塑造促进矿业文化产业发展的“硬环境”。加强矿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对矿业文化的宣传和传承,依靠第三方组织打造的“软环境”,在法律制度之外保护和引导矿业文化的发展。发挥矿业文化的生态功能,科学规划湖南省矿业遗产旅游发展。根据湖南省矿业遗产资源状况、地理位置及区域发展程度,从文化旅游的角度利用矿业遗产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在矿业产业的衰退期及时培育新兴产业,形成对资源枯竭型矿区的接替产业,使矿业遗产成为资源枯竭型矿区新的绿色经济增长极。以日本为例,大牟田煤矿关闭后就通过建立“煤炭产业科学馆”和“煤炭纪念公园”,传播当地煤炭开采和发展历史,并开设体验项目便于游客了解煤炭开采作业过程。我国“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也是针对枯竭型矿山培育矿业文化品牌核心价值的典型案例。[11]依托矿业文化的生态功能,对矿业遗产的文化价值进行物化表现,推广开发矿业遗产旅游,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有利于实现资源枯竭型矿区的绿色经济转型,避免“矿竭区衰”的短期发展现象。(www.xing528.com)
(四)依靠技术进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第一,探索矿产资源开发先进技术。矿山企业应重视矿业技术进步与创新,将矿山企业产值按比例投入到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的先进技术、工艺的研发和设备更新中,不断提高企业生产能力与生产效率。比如应用深地勘探技术使矿产资源勘查的范围更广、更深,有利于提高找矿效率;大暴露面积充填体下的高效采矿技术、挤压爆破充填采矿技术的利用,作业安全且贫化损失率低,可最大幅度回收地下矿产资源,有效减少矿产品废物量的排放,降低矿石贫化率,提高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最优,对生态环境扰动最小的原则,实施绿色矿产资源开采技术,通过资源开采、回收中的科技创新,使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提高了矿山开采经济效益,保护了自然环境。同时,要积极探索发展无害工艺的新技术和方法,通过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将所有的原材料、能量、废弃物、污染等资源,在资源—生产—消费—二次资源的循环中,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低碳化,并使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及充分利用。
第二,加强对矿产品绿色选冶加工技术的支持和发展,提高尾矿管理水平和综合利用程度。推广高效、低耗污染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综合处理模式,达到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目的。从政策引导和资源管理上加强对中低品位矿石的选矿工艺和直接利用加工技术的探索,最大限度地开发中、低品位矿产资源及进行尾矿的再利用,有利于降低选矿成本及尾矿环境风险。比如湖南省醴陵市应用分离技术对矿山开采中产生的废水和尾矿进行分离处理,并将尾矿统一运送至江西萍乡制成压缩砖,进一步加工利用,变废为宝,有效减少了末端污染对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第三,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矿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重视企业矿业技术研发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将科学研究和矿业生产活动紧密衔接,通过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和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提升矿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如澳大利亚科工联邦土地复垦工程中心就是专门从事矿区复垦技术工作的研究机构,这些机构通过开发技术应用与企业合作,帮助企业开展复垦工作。一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要为矿山企业承担部分技术研发工作;另一方面,矿山企业要为前者提供资金、设备等有效研发投入,通过与研究机构的紧密合作,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推动先进矿业技术的示范和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