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城市在人口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发展和治理,所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如何促进迁移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提高移民群体的生活福利和发展能力,构造出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的良好关系,从而在城镇化过程中促进社会整合,实现良好的城市生活和城市发展。
迁移流动人口进入城市以后,通过其血缘和亲缘的社会网络避免城市生活的风险,适应城市的生活。他们在城市多数是临时性居住和非定居性迁移,往往集聚居住在城市边缘区和城中村地区,呈现显著的空间隔离和社会隔离。这种空间隔离和社会隔离一定程度上是移民进入城市的过渡形态,也作为“落脚城市”为移民提供了逐步融入城市的载体和基础。但是,空间隔离对于迁移者的社会融合却存在不利的影响。而且,由于迁移者生活社区缺乏必要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迁移者人口集聚进一步增加了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压力,迁移流动者集聚社区的城市管理问题尤其突出。在经典的同化理论中,迁移者离开其移民社区进入城市,才真正实现他们和城市生活的相互融合。迁移流动人口在城市中遇到户籍制度等福利制度的排斥,因此往往难以获得平等的福利供给和公共服务。与此同时,迁移流动人口和本地人口的相互冲突表现得非常明显,迁移人口在生活方式和身份认同上并没有向城市居民转化。迁移流动人口处于城市生活的边缘,是城市体系的“他者”和“过客”。迁移者缺乏市民化和社会融合,构成城市发展和治理的突出社会问题。
迁移者缺乏社会融合带来城市内部的社会隔离和分裂,限制了迁移者转变成为新兴的中产阶级的发展机会,并阻碍了城镇化发展的动力。而城镇部门如果缺乏稳定的、高质量的劳动力,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对城市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实现经济发展是不利的。如果迁移者在城市中缺乏社会融合,会进一步限制他们在城市的稳定就业和长期居留,当他们劳动能力逐步减弱的时候,他们不得不返回农村地区,从而进一步增加农村发展的压力。迁移者缺乏市民化和社会融合,已经构成当前城乡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不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并可能构成一种发展的陷阱,制约城镇化的整体进程。因此,大量迁移人口进入城市,增加了城市提供管理和服务的压力,城镇部门同时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支持他们有效融入城市体系。
迁移流动人口逐步被城市接纳和实现社会融合是一个长期的乃至代际的过程。推动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首先需要促进制度建设上对移民的逐步包容,包括基于居住地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其次,应该重视对迁移者的人力资本投资,促进其就业能力、知识技能、信息技术能力和发展能力,通过发展性的社会政策提高迁移者的发展能力,从而支持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再次,在社会生活中,促进迁移者在城市中的社会交往,建设社会网络,促进社会参与,营造良好的生活社区,从而形成对城市的认同(任远,2012)。在这种参与性的社会融合过程中,尤其需要强调本地人口与迁移者关系的调整和塑造,本地人口与迁移人口形成和谐的关系是社会融合在生活世界的反映。迁移者与本地居民的密切联系和经济社会网络提高了迁移者的社会资本,有利于双方形成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社会联系,也从根本上有助于实现一个整合的城市社会。
迁移流动人口进入城市,不仅是一个他们逐步融入城市主流社会的过程,同时,他们作为新进入的人口群体,改变地区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生活,促进多元化城市的形成,从而在迁移者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带来城市的不断更新和再造。应该意识到,移民不仅是被动地同化进入城市,他们基于其生活社区和落脚的城市,为城市生活带来新的文化和创新活动,改变了生活的地点和所在城市,并不断促进城市的新生,通过为城市塑造多元化来创造出更加丰富的城市生活内容。迁移者进入城市的过程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繁荣,推动城市社会结构的重新构造,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实现市民化和社会融合。
迁移者进入城市,其生活空间构成迁移流动人口适应城市生活和在城市生活发展的基础,迁移者对生活社区具有依赖性和归属感,同时也参与和丰富着生活社区的社会经济活动能力。在另一个方面,迁移者居住空间和社区生活存在的社会隔离,与由于制度和市场因素带来的对生活社区服务的排斥结合在一起,对迁移者的社会融合带来挑战。因此,在人口迁移流动过程中促进实现社会融合和社会整合,需要在空间规划上促进基础设施和社区形态的更新,提供包容迁移流动人口的均衡化的公共服务,根据不同社区类型的多样性提供有差别性的社区提升方案,以及鼓励混合性社区的发展。(www.xing528.com)
在迁移者融入城市的过程中,我们更强调户籍制度改革和相关的福利制度改革,这是具有基础性意义的改革任务。当前我国相关的迁移和福利制度改革仍然是滞后的。但是,人口迁移流动过程中促进社会融合,不仅要重视政府作用和制度改革的引导作用,同时需要社区生活的接纳,需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通过社会参与形成社会共识,使得移民能够逐步构成城市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能动力量。这个过程也是城市社会治理的发展过程。
同时,在迁移人口进入城市逐步实现社会融合的过程中,越来越需要重视迁移过程对家庭生活造成的风险和威胁,探索推动和支持家庭型迁移,从而依托建设稳固的家庭,支持迁移者的社会融合。由于缺乏制度接纳,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显著的家庭分离问题。在人口集聚过程中出现了6 000万的留守儿童和3500万的流动儿童。流动儿童进一步带动留守妇女,迁移者家庭中的留守妇女数量已经达到5 000万,破坏了家庭的稳定性,而家庭成员的分离使得流动人口难以在城市长久居留。家庭型迁移已经成为我国人口迁移流动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的迁移政策多数聚焦于劳动力迁移,缺少对迁移者家庭福利和家庭发展的相关政策引导。我们可以看到,迁移流动人口的居住住房不能得到满足,流动人口家庭的教育面临诸多困难,甚至一些城市还将教育作为排斥性移民的工具,这就产生出更加严重的问题。第二代移民难以融入城市,将深化城市发展的社会分裂,为城市未来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威胁。流动人口家庭婚姻维系困难,没有办法结婚或者是结婚后面临家庭分离,都增加了犯罪风险和社会安全风险。同时,我们也发现迁移者中的老年人口数量也开始增加,但是他们难以享受城市的福利。而实际上老年人口随着迁移者迁移,会促进家庭年轻劳动力的市场参与率。因此,在人口迁移流动和城市人口增长的过程中,应及时地将迁移政策从更关心劳动力迁移扩展到更重视家庭福利政策,更重视迁移者的家庭福利,这应该成为完善城市移民治理的发展方向。
城镇化意味着人口的增长和向城镇集聚,城市人口增长对城市发展和治理带来诸多挑战。我们仍应乐观地看到,城市的人口增长是城市化过程的结果,同时也带来了解决城市问题的出路。在城市的老龄化水平上升、生育率下降的过程中,替代性迁移的作用本来就支持了城市人口结构的改善。城市的人口集聚构成城市发展活力的源泉,促进了城市的不断创新,人力资本集聚和积累作用构成城市社会的发展引擎。而城市人口增长的集聚效应和外溢效益,也会促进城市的产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社会投资,从而支持城市的持续繁荣。
面对人口增长和集聚的挑战,城市部门有必要、有能力实现有效的城市发展和治理。人口和城市发展的各种挑战与内在关系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对特大规模城市的有效管理和服务是为城市居民提供的管理和服务,并因此适应人口变化和促进居民的福利进步。特大城市实现有效治理从根本上依赖于经济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依赖于社会分配和福利体系的平等化,依赖于技术进步。城市的人口规划和公共资源的配置应该充分预判和适应人口的增长,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同时,在人口集聚和城市发展的关系中,应认识到移民与城市的有机联系,才能更好促进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城市,建设一个福利进步的城市,建设一个包容的城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