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口城镇化的定义及影响

人口城镇化的定义及影响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来说,我们所讨论的城镇化主要是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是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将每平方公里大于1500人的街道和市辖区的人口都作为城镇人口。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定义是将居委会所在的地区作为城镇地区。例如,人口统计年鉴往往是将户籍人口作为城市人口,而人口普查则以居住在城市地区半年及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作为城镇人口。

人口城镇化的定义及影响

一般来说,我们所讨论的城镇化主要是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是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但是什么是城镇地区,有着不同的界定标准。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将每平方公里大于1500人的街道和市辖区的人口都作为城镇人口城市规划部门将关于城市建设用地的地区作为城镇地区,包括设立区的城市的市辖区、县城的城关镇和重点城镇的镇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定义是将居委会所在的地区作为城镇地区。对于如何来确定城镇地区,有的研究根据人口密度进行衡量,国外的都市区根据通勤的范围加以衡量,随着可以通过卫星采集灯光亮度数据,又有了新的衡量方法,可以将灯光亮度的集聚区域作为城镇地区,并因此分析城镇化的分布和变化。

不仅对于什么是城市(镇)地区有着不同的口径和衡量方法,同时对于什么是城市人口也有不同的处理办法。例如,人口统计年鉴往往是将户籍人口作为城市人口,而人口普查则以居住在城市地区半年及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作为城镇人口。我国在2014年的城镇化率为54.8%,但是户籍人口口径的城镇化率大约是35.7%左右。近年来越来越普遍采用常住人口作为人口城镇化的基本口径。

人口城镇化意味着城镇人口数量的增长和城镇人口比重的提高。城镇人口的增长包括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从农村进入城镇。城镇地区的生育率水平非常低,而且城镇人口的生育率水平基本是低于农村地区。因此,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相当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转移的结果。以刘易斯(1954)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学认为,城乡二部类经济的调整转变是人口城镇化的动力。而农村人口向城镇部门转移的人口城镇化也具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当地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中的过程,可以说是就地城镇化;二是跨地区的农村地区居民向城镇地区集中的过程。这些都是人口城镇化的主要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到,人口城镇化有的时候表现为城镇人口比重的提高,但其实质可能是土地城镇化,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不少城市纷纷拆县并市、拆县建区,城镇地区的行政区划扩大甚至涵盖了周边郊县和农村地区,从而提升了城镇人口数量和城镇化水平。(www.xing528.com)

可见,用人口指标来衡量的城镇化,本身包含着城乡经济结构变化的产业变动过程,同时折射出大规模的人口移民过程,包括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而随着人口向城镇集聚,城镇地区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交往网络和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新的劳动力人口参与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创新创业,使得人口城镇化同时成为产业城镇化和城市形态变化的积极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