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康复医疗处于政策风口,落地速度明显加快
康复项目开始不断纳入医保覆盖范围,将释放康复需求;破除以药养医和实行多点执业,将能显示出康复医疗价值和加大医生资源流动性,缓解康复人才的缺乏,大大缓解供给端困境;医保控费、分级诊疗将改善康复生态环境。
(二)政策激励康复医院建设,民营资本存在介入机遇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国家对康复医院特别重视,卫计委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里面专门提到两个重点:一是康复医院的建设,二是分级管理体系建设的问题,激励部分二级医院或者企业医院转型康复医院,也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康复医院。
中央医改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明确提出我国医疗体系要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相结合”。
(三)医保政策对康复医疗领域支持力度加大
2010年9月卫计委文件《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明确将康复医疗9大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按照人社部、国家卫计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从2015年6月30日开始,纳入医保的康复项目由此前的9项增加至29项,并且各地原已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医疗康复项目继续保留。
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下,全国各地卫生部门也对康复医疗进行了重点支持。以湘雅博爱康复医院所在的湖南省长沙市为例,2013~2014年连续两次发文(2014年文件:《关于开展脑卒中等五个病种两级康复治疗住院医疗费用单病种包干结算试点工作的通知》)将脑卒中(脑出血、脑梗塞)、颅脑损伤、脑肿瘤术后、脊柱(脊髓)损伤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等五大病种康复治疗住院费用纳入单病种定额包干结算试点,实际报销比例高达85%~95%。
(四)分级诊疗制度有望加速康复医疗的发展
2011年卫计委文件《关于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明确提出要建立三级康复医疗分级诊疗体系,将全国康复医疗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急救期,康复在综合医院;二是稳定期,以康复医院或者以康复为主的二级综合医院;三是恢复期,将康复引入社区。
2012年3月卫计委召开了康复医疗发展的专门会议,会议提出:各级各类康复机构是综合医院患者度过急性期的重要“出口”,没有康复机构发挥接续作用,就难以真正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院服务体系;综合医院要将稳定期、恢复期的患者及时下沉,为康复机构、长期照护机构的发展让出空间。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康复医院,目前的康复医院数量不足,能力有待提高。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特别是企、事业办医院)整体转型为康复医院或以康复为主的综合医院,也鼓励社会资本作为增量进入康复医疗领域。
2014年以来卫计委陆续发文,要求控制综合医院单体的规模,降低不合理费用,下降平均住院时间,综合医院的发展要考虑新的发展思路与模式,及时将患者转移到康复医院,为民营康复医院腾出空间。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如下。
第一,双向转诊。坚持科学就医、方便群众、提高效率,完善双向转诊程序,建立健全转诊指导目录,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转诊渠道,逐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www.xing528.com)
第二,急慢分治。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诊疗服务。急危重症患者可以直接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
国内外经验证明,康复机构是分流大医院患者的重要渠道之一。在美国,患者度过急性期治疗后,会根据情况迅速转入亚急性期治疗医院、康复医疗机构或长期护理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康复医疗对患者的身体功能评定对急性期患者的分流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康复医疗机构的存在也为部分康复患者提供了一个分流的渠道。
我国公立医院较高的平均住院天数为康复医疗扩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病人平均住院天数(10~11天)显著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日本5天)。康复医院主要承接急性期后病人,其发展有助于公立综合性大医院提高自身床位周转率和收入水平。
(五)政策落地明显加快,面临投资机遇期
1.多元化康复护理体系建立
2014年10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北京将加快建立综合医院、康复护理专科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合作、有序衔接的多元化康复护理体系。
2015年6月,北京市已在14家医院建立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友谊医院、同仁医院、朝阳医院等12家综合性医院救治的急性期后患者,只要符合一定条件、经患者同意,即可直接转院到小汤山康复医院和北京老年医院,继续接受专业康复治疗。
2015年8月,上海瑞金医院医联体试点改革迈出关键一步,该医联体内二级综合性医院东南医院正式转型为康复专科医院,挂牌“瑞金康复医院”,并承接瑞金医院转出病人,首期床位200张。
目前大多数养老机构没有医疗资质。按照国家新的标准,只要有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就可以申请医务室。同时,还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设老年病医院、专科医院、护理医院、康复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
3.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也可以协议合作
在很多社区,养老院就建在社区服务中心附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定期上门巡诊,遇到紧急情况社区服务中心也能及时处理,及时转诊。
4.鼓励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
医养结合还包括健全中医医院老年病科,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举办养老康复机构,探索发展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养老机构。在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药健康管理理念的老年人医疗、护理、养生、康复服务,有条件的可设立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药门诊部、诊所或诊室。发展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引导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机构延伸提供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