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目标是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战略思想的集中反映,规定了战略期限内的发展方向和希望达到的最佳状态。区域战略目标包括总体发展目标和各个分项目标,主要包括社会发展目标、经济发展目标、生态发展目标、文化发展目标和区域统筹发展目标等。例如,社会发展目标,是对区域社会结构关系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的基本现状、空间地理位置、环境优势、现状问题、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因素,其目标的制定要能够综合反映区域社会发展的水平和导向;经济发展目标,是对区域经济结构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需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环境、现状产业结构、产业资源环境、经济体系等多方面因素,其目标的选取要能够综合反映区域化经济发展趋势;区域统筹目标,是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其目标的制定要能够综合考虑区域发展质量水平、区域生活水平差距程度、区域未来发展中心等要求。
战略目标的制定需要体现几个注重:一是注重将目标的高标准和现实性相结合;二是注重目标的多部门和阶段性衔接;三是注重将定性目标与定量目标相结合;四是注重全面性和突出重点相结合。
对于我国来说,到21世纪中叶,实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最重要的战略目标。该战略目标的内涵从较早时期的“经济现代化”,拓展到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三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再到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拓展到“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共同致力于全面提升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统一于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中共十九大以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等相关文件陆续发布,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相继出台。
总体而言,应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引导形成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发展战略目标导向,并在相互之间形成协调关系。
1.发挥产业提升战略的先导作用。产业发展战略是指从产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分析产业构成与区域全局发展之间的关系,作出相应的决策。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直接决定了区域发展的状况,产业功能的衰竭是区域的衰落根本原因之一。因此,早年欧美国家为了实现区域复兴,首先提出的都是产业转型的策略,通过新兴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和激发衰落地区活力。例如德国鲁尔区等,均逐步实现了老工业基地的持续发展。在当代,新一轮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的发展竞争已经开始,其背后首先是新技术新产业创新发展的制度效率的竞争。区域的产业体系建设与产业布局战略需要根据全球产业竞争的态势进行调整,谋求突破和领先。(www.xing528.com)
2.发挥社会公平战略的平衡作用。社会公平战略主要体现在平衡就业压力、改善区域生活环境、减少区域或阶层福利差异等多个方面。根据《“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我国要在2020年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范围包括公共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八个领域,旨在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其核心是促进机会均等,重点是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
3.发挥文化发展战略的引导作用。文化发展战略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复兴的重要手段。文化战略主要是以政策手段对社会分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控制和引导。其目的是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带动经济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政府为了改善内城衰败的现象,开始将文化政策用以城市更新。英国在历经20世纪80年代经济衰退后也逐渐应用这种解决城市经济问题的新方法,一些世界知名的城市和区域由于文化的发展战略,转型为“文化之都”,推动了城市文化、政治、商业的融合。文化艺术政策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之一越来越多受到关注,成为西方“城市复兴”的主流方式。
4.发挥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护作用。当区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会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区域人类的活动、发展甚至生存。例如,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水俣病事件等。而生态环境的治理战略又不仅仅是一个城市或地区能解决的,需要整个区域的联动治理和防治。因此,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谓区域发展战略的基础和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