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作机制:确保落实的原则保障

合作机制:确保落实的原则保障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国际合作架构2019年4月25日至27日,中国在北京主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论坛期间有127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其中包括金融机构同中方签署的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亚投行宣告成立。

合作机制:确保落实的原则保障

《“十三五”规划纲要》第五十一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把“健全‘一带一路’合作机制”作为首要任务,并指出“围绕政策沟通、基础设施、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健全‘一带一路’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由于“一带一路”连接东亚与欧洲两大贸易圈,途经60多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0亿,各国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与文化建构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这导致“一带一路”易面临来自地缘、经济、法律道德等诸多层面的风险,因此依托合作机制缓和争端,坚持合作对话、平等协商意义重大。

(一)国际合作架构

2019年4月25日至27日,中国在北京主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论坛期间有127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其中包括金融机构同中方签署的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中国同有关国家签署了中缅经济走廊、中泰铁路等一系列政府间务实合作协议,各方共同发起并设立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标准信息平台,各国企业就开展产能与投资合作项目达成众多协议,中国同意大利等国共同设立新型合作基金、开展第三方市场投融资项目。另外,企业家大会是第二届高峰论坛的创新安排。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国际组织和机构代表、商协会代表、中外知名企业家共800多人出席。另还发起成立20多个“一带一路”多边对话合作平台,内容涵盖中欧班列、港口、金融、海关会计税收能源等诸多领域,包括设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成立“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合作机制,等等。

(二)中国推进性“一带一路”合作机制

1.“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作为顶层设计的中央“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创立,是国内外各类合作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一带一路”的高度重视,它有利于从宏观层面对“一带一路”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与政策制定,同时也是为了同国内各地区、各国家在多领域开展合作打下基础。

2.经济走廊建设(www.xing528.com)

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通过联结中亚的形式贯通欧洲。我国依据不同的现实情况,在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因地制宜地建立了中蒙俄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中巴经济走廊等六条经济走廊。经济走廊最早是在1996年马尼拉举行的第八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上提出的,旨在为特殊的地理区域设定特殊的生产、贸易和基础设施的机制,促进相连地区或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3.亚投行与丝路基金

2014年中国、印度、新加坡等21个国家在北京签署《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政府间框架备忘录》,截至目前加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的国家确认为57个,另还有30多个国家有意加入。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亚投行宣告成立。作为政府间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的功能是与世行、亚行等其他多边及双边开发机构密切合作,按照多边开发银行模式和原则,促进主要是亚洲地区的区域合作与伙伴关系,重点支持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增强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能力。2014年11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2014年12月29日,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并正式开始运行。丝路基金是由外汇储备、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出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按照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原则设立的中长期开发投资基金,重点是在“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中寻找投资机会并提供相应的投融资服务。

(三)沿线各国:“一带一路”配合性合作机制

推动互联互通,除了我们自己主动设立的机制,还必须利用沿线区域之前已有机制,这些机制与当地现有政策联系紧密,利益相关,所以我们需要这些机制的配合,从而更好地推动解决地区问题、实现区域繁荣发展和落实“一带一路”规划。这类机制有上海合作组织(SCO)、亚欧会议(ASEM)、亚洲合作对话(ACD)、亚信会议(CICA)等,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些平台的作用。另外,我们还要增添新的区域合作机制,如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CMS)、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中阿合作论坛、中国—东盟“10+1”,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