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带一路”建设是一场深刻的重塑经济地理革命。为了能够搭上国家战略的“顺风车”,国内的省区市都提出了自己参与“一带一路”的规划和设想。有关我国大陆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的衔接工作已接近完成。根据方案,各地高度重视重大项目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撑带动作用,一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经贸合作、产业投资、能源合作等重大项目已开始实施。
2.西部取代东部成为“一带一路”的前沿,这是“一带一路”的直接变化和结果。中国对东部沿海地区过度依赖。中国东部沿海一带占中国土地面积的约1/3,却集中了目前约2/3的经济活动与人力物力;而中国中西部占地约2/3,其经济活动可能仅占全国的1/3,导致沿海与内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另外,中国的通信航线、运输也都集中在东部长三角和华南珠三角,构成两个瓶颈。中国的进出口货品基本上都要通过水路运往欧美及东南亚地区。因此,打破区域不平衡,改变中国的战略弱项,实现平衡协调发展,就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使命之一。
3.“一带一路”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中国早期的经济特区往往以单一区域为发展突破口。“一带一路”改变了之前点状、块状的发展格局。从横向看,它贯穿了中国东、中和西部;从纵向看,它将主要沿海港口城市连接起来,一直延伸至中亚、东盟。这些都有利于省区之间的产业承接与转移、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以及国内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一带一路”被誉为新时期决定中国经济能否翱翔的两个翅膀。(www.xing528.com)
4.在全球产业链中,中国处于上下两可地位,既可向上迈进,与发达国家竞争,也可向下互补,寻找合作潜力,这也是“一带一路”题中之义。中国目前进入了以转型升级带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阶段,产业已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正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其结果是,“世界经济的循环从传统的‘中心—外围’式的单一循环,越来越变为中国为枢纽点的双环流体系,其中一个环流位于中国与发达国家或地区之间(北美经济体和西欧经济体等),另一个环流存在于中国和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一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形成了以产业分工贸易投资资本间接流动为载体的循环体系;另一方面,中国又与亚非拉国家之间形成以贸易、直接投资为载体的循环体系。”[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