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西大都市区人口增长阶段
20世纪60、70年代,巴西大都市区的人口增长进入加速阶段,年均增长率达到约3%。这一人口增长情况主要缘于20世纪后半期巴西的城乡关系调整。1950年,巴西3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区域。到2010年,这一比率上升至约85%。20世纪60、70年代,是巴西绝大多数人口进入城市的主要时期。在这一阶段,随着城市人口超越农村人口,巴西国内也发生了政治、经济与文化领域的重要转型。20世纪后半期,巴西的城乡状态转换也伴随着人口与流行病学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了高城市化率、人口出生率低于更替水平(每个育龄女性平均对应1.8个孩子)、低死亡率,以及慢性病致死人数大幅超过传染病等诸多新的情况。
图25-1 巴西1950—2010年的城市—农村人口比例
资料来源:巴西地理和数据统计局人口统计,1950、1960、1970、1980、1991、2000和2010年。
(二)城乡关系变化的影响因素
这种城乡结构变化形成了巴西当前的城市体系,其变化受到一系列全国性影响因素的制约。相关因素包括:
1.巴西的“保守主义现代化“(conservative modernization)进程,使得该国诸多区域,特别是东南部、中西部和北部的农业综合企业迅速发展。新型管理技术和现代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以及农业机械装备的使用成为促进这一进步的重要手段。乡村区域的“保守主义现代化”带来了土地的集中,以及一些区域干旱问题的加剧,并将小土地所有者排挤向城市与城镇区域。
2.“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产业的发展。汽车和耐用消费品领域的跨国公司大量进入巴西,这些企业在南部与东南部的主要城市建立了产业中心。这些城市吸纳了大量东北部贫困与社会问题突出的乡村区域的移民,其中圣保罗、里约热内卢两个大都市区的吸纳量最大。
3.工业产品以及通信媒体产品的消费增长,促使文化与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新的消费方式的拓展,使得现代城市生活方式得到广泛认同,进而使乡村生活被视为传统与过时。(www.xing528.com)
(三)城乡移民流动与圣保罗大都市区的发展
巴西各区域的农村移民向大城市的流动,是造成城乡关系转变的主要原因。同时,移民流动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带来了巴西主要城市的人口增长与城市扩张。这些城市包括里约热内卢、波特阿勒格里、雷西弗、福特勒扎、萨尔瓦多、库里蒂巴、坎皮纳斯、圭亚尼雅、贝勒尼等。2010年,上述城市的人口都在200万人以上。
表25-1 巴西人口及其增长率
资料来源:巴西地理和数据统计局人口普查,2010年。
20世纪60、70年代大量涌入圣保罗大都市区的移民,导致圣保罗市及周边区域一些城市中心的空间扩展,并形成了大都市区域。这种城市扩张引起了诸多领域研究者的兴趣,他们对于该大都市区原有低收入民众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与空间演变的特点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于边缘城市区域扩展的研究,受到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引的法国城市学派的影响。许多研究的研究视角在于了解圣保罗与巴西其他城市的边缘城市扩展进程中,国家、社会与土地房地产市场之间的关系。
在法国城市社会学派的影响下,相关的研究展现出巴西城市化的一些特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在于,国家的行为对于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公共影响力十分有限。在几乎所有的巴西城市中,上述市场被分割为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一为低收入家庭的非正式城市居住区,另一个部分为中高收入阶层的住宅房地产。
表25-2 巴西人口与近期移民
注:1.本表统计了2005年7月31日之后年龄超过5岁者向市镇的迁居情况。
2.本表包括了源自圣保罗大都市区域的移民。
资料来源:巴西地理和数据统计局人口普查,201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