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类型和发展策略:水源涵养型、水土保持型

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类型和发展策略:水源涵养型、水土保持型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移民点应尽量集中布局到县城和中心镇,避免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区。(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要类型和发展策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分为水源涵养型、水土保持型、防风固沙型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型四种类型,各类型区域的主要范围和发展方向如表20-4所示。表20-4各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要区域及发展方向资料来源:《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年。

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类型和发展策略:水源涵养型、水土保持型

(一)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定位

重点生态功能区一般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以生态功能为区域主体功能。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层面的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

专栏 国家层面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开发管制原则

——对各类开发活动进行严格管制,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得损害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完整性。

——开发矿产资源、发展适宜产业和建设基础设施,都要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空间范围之内,并做到天然草地、林地、水库水面、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绿色生态空间面积不减少。控制新增公路、铁路建设规模,必须新建的,应事先规划好动物迁徙通道。在有条件的地区之间,要通过水系、绿带等构建生态廊道,避免形成“生态孤岛”。

——严格控制开发强度,逐步减少农村居民点占用的空间,腾出更多的空间用于维系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城镇建设与工业开发要依托现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强的城镇集中布局、据点式开发,禁止成片蔓延式扩张。原则上不再新建各类开发区和扩大现有工业开发区的面积,已有的工业开发区要逐步改造成为低消耗、可循环、少排放、“零污染”的生态型工业区。

——实行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环境标准,严把项目准入关。在不损害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适度发展旅游、农林牧产品生产和加工、观光休闲农业等产业,积极发展服务业,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自给能力。

——在现有城镇布局基础上进一步集约开发、集中建设,重点规划和建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强的县城和中心镇,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引导一部分人口向城市化地区转移,一部分人口向区域内的县城和中心镇转移。生态移民点应尽量集中布局到县城和中心镇,避免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区。

——加强县城和中心镇的道路、供排水、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条件适宜的地区,积极推广沼气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努力解决农村特别是山区、高原、草原和海岛地区农村的能源需求。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批节能环保的生态型社区。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改善教育医疗文化等设施条件,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www.xing528.com)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年)

(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要分布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全国层面划定了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阿尔泰山地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塔里木河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阿尔金草原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呼伦贝尔草原草甸生态功能区、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藏东南高原边缘森林生态功能区、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生态功能区、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区。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总面积约38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40.2%;涉及人口约1.1 亿人(2008 年底数据),占全国总人口的8.5%;涉及的县级行政区共436个。

(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要类型和发展策略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分为水源涵养型、水土保持型、防风固沙型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型四种类型,各类型区域的主要范围和发展方向如表20-4所示。

表20-4 各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要区域及发展方向

资料来源:《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