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然而,什么是“欠发达”?它有怎样的内涵?不同的学派、组织和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以下观点:
从国际观点来看,常见的是以下三种地区分类:①世界银行的观点影响较为广泛。在世界银行的国家分类中,以人均GDP这一项指标的高低为标准,将国家划分为不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两类,在划分时并没有再考虑其他指标。社会发展的其他方面(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福利等)都未能被列入划分标准。这种看法被称为经济发展说或人均GDP 说。②欧共体并不认同世界银行的看法,其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出发,认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高的地区,就是欠发达地区。这种看法可归入结构功能说。③法兰克福学派则认为,欠发达主要是指社会制度的落后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束缚。这通常称为体制说。
在我国地区差距的研究分析中,常见的是以下两种地区分类:①分析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这是以地理位置为区域的划分标准,可归为地理区位说。②分析贫困地区与富裕地区的差距,这是以人均收入为区域的划分标准,可归入人均收入说。
由此可见,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尚未对“什么是欠发达”形成一种普遍认可的权威定义,“欠发达”还只是一个抽象的、笼统的、缺乏明确内涵的模糊概念,一个描述性、形容性的术语。(www.xing528.com)
“欠发达”是对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一种描述,是社会各个方面(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整体性、综合性落后的总称。“欠发达”的内在涵义应包括三方面内容:①社会本体(制度、生产关系、机制、自然生存环境等)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②社会投入(能源、材料、文教、科技、卫生等资源、技术和信息)水平和结构的低下;③社会产出成果(经济成果、人口寿命、文化素养、福利等)水平和结构的低下。欠发达地区,就是指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在以上三个方面具有同质特征的一定空间范围。
由此可见,人均GDP说、人均收入说、结构功能说、体制说、地理区位说,便都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欠发达的某一种特征,都未能概括出欠发达的全部内涵。若只根据一个方面的特点来界定欠发达地区,便不可避免地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欠发达”具有多元内涵。判断一个地区欠发达与否,应是在宏观层次上,从整个社会全方位的角度,对社会变迁的状况进行多维审视和评价。应进一步将已定义的“欠发达”内涵转换为用统计语言表述——建立衡量不发达的界定标志或识别体系,即建立“欠发达”评价指标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