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介绍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介绍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为了适应国民居民休闲度假旅游需求快速发展需要,而规划建设的休闲度假空间,以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为主要建设目标,同时打造综合性旅游载体品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较大,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征。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过程中,特色和差异化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共有30个。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介绍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为了适应国民居民休闲度假旅游需求快速发展需要,而规划建设的休闲度假空间,以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为主要建设目标,同时打造综合性旅游载体品牌。“自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GB/T26358-2010)发布实施以来,于2015年、2017年、2019年共推出30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使之成为继5A 级景区之后地方旅游度假的又一金字招牌。”[17]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设立的意义主要是为了适应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升级、提升生活品质、创建美好休闲度假生活的客观需要,通过促进和引领旅游行业由自然资源主导型向规划设计型转变,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从而实现旅游产品体系建设的完善。尽管旅游景区与旅游度假区都是依托于旅游资源来建设的,但与单纯旅游景区不同的是,旅游度假区重在度假产品的建设和度假功能的完善。其产品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系统配置资源,并满足“商、养、学、闲、情、奇”的使用要求。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分布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较大,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征。这主要是由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已不完全依赖于区域的自然资源禀赋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社会组织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一现象在省级旅游度假区中同样存在:全国范围内的357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同样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山东、江苏、浙江三个东部沿海省份省级度假区数目最多,超过三分之一。新疆、西藏地区极少甚至没有,当地虽然有优越的资源条件,但可进入性、环境保护等客观条件限制了开发力度。

二是自然、人文类型各半。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类型看,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各半。自然景观以常见的河湖、温泉、山地森林、海滨海岛为主;人文景观则根据市场需求的发展,以小镇、庄园等新类型为主。从统计数据看,“河湖型”度假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的主要类型,有11家;温泉型与山地型各占5家。今后,随着政策变动和市场变化,人文景观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数量将会不断增加,还将涌现更新、更多的度假区类型。

三是建设标准发生转变。目的转变:随着国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已由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鼓励外资的引入、加快中国旅游事业发展为目的向注重功能性建设过渡。开发模式转变:由开发区建设模式转变为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以往度假区建设采用行政审批制度下的开发区建设模式,大都存在市场定位模糊、配套设施不完善、功能单一等问题。现今的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则是建立在对度假旅游市场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注重软开发、适度硬开发。市场定位转变:由小众度假向大众度假转变、由国外市场向国内市场转变。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原有的1992年规定的“度假区内构成至少有三个要素,即:‘一个中心酒店,一个高尔夫球场、一个别墅区’”的条件已被逐步放宽,新的标准不再局限于硬件设施是否完备,而是更多考虑度假区环境、度假产品、度假综合配套设施的协调度,在规划布局和运营管理方面都提高了要求。向生态型度假转变:所谓生态,更强调环境质量,对诸如空气质量、负氧离子、水环境质量、自然植被覆盖率、气候舒适度等要求都大大提高;即使是自然景观,也对节水、节能、环保措施、环保制度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体现出对新技术、新能源的重视;对人文景观,则需要满足休憩、康体、运动、益智、娱乐的休闲需求。

四是注重发展特色。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过程中,特色和差异化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首先是对度假资源的独特性要求提高:不论是自然资源如海洋沙滩、河湖、山地、滑雪地、森林、温泉、草原等,还是人文资源如乡村田园、传统聚落、主题娱乐、人文活动,都要极具特色。其次是对休闲度假产品进行了明确的细分,分为运动健身类、休闲娱乐类、康体疗养类、常态化节庆演艺活动四大类产品体系。(www.xing528.com)

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共有30个。其发展概况如表17-8所示。

表17-8 中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基本情况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