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产园区三产化
三产经济园区的形成方式之一是二产园区三产化。随着二产园区的发展,由于存在缺乏规划、配套服务滞后,产业链与创新链不完整等问题,逐步在发展中专注于科技研发与转化,并更加注重融合人的生活、居住等因素,使得二产园区与社区之间的融合趋势不断加深。举例来说,自2016年以来,上海市启动了“创新园区计划”,在强调园区经济功能的同时,还强调创新型人才全方位的工作与生活需求,也包容小微众创空间的发展。随着张江科学城的建立,“科创社区”也逐步兴起,由封闭花园向共享公共空间转变,从单一产业园区向综合城市社区转变,强调产城融合和用地空间多元复合,促进科技、产业、人口、空间的有机融合。三产经济园区普遍建立起了园区、校区、社区的联动,“以园区为技术生产空间,以校区作为知识生产空间,以社区作为生活配套空间,园区与校区间建立起知识、技术传输与成果转化的通道,园区与社区间建立起就业支持与生活配套互动合作,校区与社区间建立起教育培训与创新空间孵化的有机交流。”[1]
(二)产业园区的功能迭代
二产园区三产化主要体现在二产园区服务化上,即生产功能的服务化延伸。具体而言,三产经济园区的功能迭代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全球(区域)品牌功能。三产经济园区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定义、推广其所在城市或区域的形象和品牌的重要的作用,如CBD、自贸区、综合改革配套区的设立都体现了这一立意。三产经济园区的空间范围往往较大,开放度较高。
二是产城融合发展功能。三产经济园区更关注当地人与环境的发展,其生产功能逐步削弱,混合居住功能和经营功能的比重大大提高,园区与社区逐步融合。产城融合是为了进行高效的商业活动与互动交流,这对于以文创产业为主体的创意型三产经济园区和以贸易、金融业务为主体的自贸区与金融服务区来说,至关重要。
三代园区的发展脉络如表17-1所示。
表17-1 三代园区的发展脉络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②所谓意外发现管理,是指“通过在复杂而又多样化的环境中提供便利和信任管理,吸引大量天才形成突发的、不可预见的、隐性的竞争力”(Glotova,2005)。(www.xing528.com)
(三)城市空间重组的需要
随着全球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阶段演进,同时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蔓延,城市内部空间重组的需求日趋明显。三产经济园区与二产经济园区相比,有着明显的空间布局差异,在选址与空间组织形式上都有较大差别。
“城市中心作为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及交通运输中心、信息与科技中心和人才密集之地,城市中心的生产组织具有多职能综合性的特点,在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从国外经验看,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都市空心化、产生了一些负面效果后,都实施了生产空间的战略性调整,突出表现为城市中心生产性功能的回归。一个表现是在城市中心发展以现代商贸为引领的创意设计、金融服务、软件信息等服务业园区,如创意园区、软件园等;另一个表现是设立高端服务业的专门功能区域,如商务区、金融贸易区、旅游度假区等。由于城市中心在要素集聚、成果产出、组织架构、功能实现上都与城市郊区有着很大差别,因而,也成为三产经济园区主要分布的区域。
2.核心优势的空间差异
从城市空间看,城市中心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地区,包括规划建设用地和近郊地区,一般通过研究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来划定中心区域;从城市功能看,“城市中心是城市集聚、整合、扩散功能的核心所在,是城市资金流、信息流、物资流、人才流的汇集中心,通过占据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形成竞争优势,并在促进结构调整和推动产业升级上发挥引领作用。”[3]
相比城市的其他区域,城市中心具有第三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条件:经济集聚度高,实力相对较强,其经济密度可达所在城市经济密度的2—4倍;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事业发达,设施配套齐全,规划建设水平高;居民分布密度大,市场消费能力强,多样的商业模式共存;人才资源集聚且种类丰富,文化教育、科技设施条件良好,综合科技实力雄厚;高开发强度要求高土地产出率,客观上需要城市中心占据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中附加值较高的创新环节。同时,城市中心经济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社会化生产程度高、分工细致、专业化协作强。此外,由于空间的有限性,其产业集聚会形成产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从而促使其产业不断优化以及产业离心扩散,一些劳动生产率低、比较收益低和缺乏竞争优势的产业从中心城区淘汰出去,形成优先向优质行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格局。因此,城市中心有利于组织高效率生产、高效率流通、高效率消费和高效率管理的第三产业生产、经营活动,也是三产经济园区集中分布的区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