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2017年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的新表述,是中央意在深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成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战略性部署。其中,工业区的高质量发展是重要考核对象。
对于高质量发展评价,国内权威机构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构建了多个维度的评价体系。国家统计局近几年陆续发布了多个指标体系,如2013年以来定期发布的《中国创新指数研究报告》,构建了包括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成效四个领域20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国家统计局还定期发布《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包括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政府支持力度三方面的一级指标,省际层面下设9个二级指标和62个三级指标,城市层面下设9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2017年,国家统计局还构建了新动能指数,涵盖知识能力、创新驱动、经济活力、数字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成效六大方面。此外,浙江省为考核企业亩均产出,构建了“亩均论英雄”指标体系,包括亩均产出、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单位排放、研发经费、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
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对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也进行了热烈讨论(表16-11)。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在2017年底的《经济参考报》上提出,要从创新及经济增长新动能(如新兴经济增加值占GDP 比重)、效率(如全要素生产率)、产品质量(如中高端产品占比)、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如单位GDP 能耗、产能利用率)四个维度来评判经济发展质量。他还提出要构建发展平衡充分指数,动态监测区域发展、产业发展、投资、消费等方面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改善进程。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教授朱启贵在2018年初于《文汇报》上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可由动力变革(如R&D 人员、R&D 经费、科技成果转化率)、产业升级(如信息化指数、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结构优化(如新经济增加值占比、新产品产值占比)、质量变革(如中高端产品占比、中国品牌国际市场占有率)、效率变革(如产能利用率、全要素生产率)、民生发展(如城镇化率)六个方面组成。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殷醒民也在同期《文汇报》上提出,高质量发展的评价可扩展为全要素生产率、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源质量、金融体系效率、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五个维度。
表16-11 国内关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www.xing528.com)
(续表)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国家统计局在创新、绿色、新动能等方面均发布了较完善的指标体系,国内专家学者也从创新、效率、效益、质量、结构等方面提出众多评价指标。但已有研究主要是针对整个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只有部分指标是聚焦于产业和园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