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由自然地理要素、社会人文要素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地域系统,乡村发展涵盖乡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涉及内容广泛,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村经济发展
在乡村发展的早期阶段,经济发展主要是指农业的发展,包括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的提升等。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乡村经济发展的内涵不断拓展,既包括农业现代化,也包括传统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及其他服务业、新兴产业等的发展。乡村经济发展旨在破解乡村生产力水平低、传统产业衰退、经济基础薄弱等问题,通过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乡村资源,引进新技术、新模式、新要素等多种措施,改造传统农业,培育新产业,促进乡村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夯实乡村发展的物质文明基础,建设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乡村。
(二)乡村社会发展
乡村社会发展主要包括乡村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及迁移等的发展变化,乡村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的制度建设及设施资源配置等。乡村社会发展旨在破解乡村空心化和老龄化、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落后等问题,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乡村人口素质提升、结构优化、分布合理,乡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升级,保障乡村社会稳定,增强乡村发展活力,促进乡村社会进步,缩小城乡差别,建设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的乡村。
(三)乡村制度文化发展
乡村制度文化发展主要包括乡村文化发展,如保护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屏弃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丰富公共文化活动等;乡村制度建设,如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和基层组织,完善政策法规和村规民约等。乡村制度文化发展旨在破解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快速发展冲击下,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消失、不良风气兴起、传统制度不适应新的治理需求等问题,通过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建设功能设施和平台载体,开展精神文化活动等多种举措,促进乡村制度文化优化重构,形成积极向上、文明和谐、规范有序的精神风貌、社会风气及制度环境,建设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新时代乡村。(www.xing528.com)
(四)乡村环境建设
乡村环境建设主要包括乡村人工环境设施的建设与更新,如乡村道路桥梁、饮用水、供电、通信、排水、燃气、公共交通和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以及农业生产设施的建设和更新;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如乡村污染防治、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乡村环境建设旨在解决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环境污染破坏等问题,通过工程设施建设等举措,推动乡村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现代化,改善乡村人居环境,重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生态格局,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品质,建设生态宜居的美好乡村。
(五)乡村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结构优化
乡村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优化主要包括乡村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制度等的调整;乡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布局调整;农用地整理,使农田在空间上集中连片;农村居民点整理,把位于环境不适宜居住、生态保护区、偏远零散不便于进行设施资源配置等区域,以及空心化程度严重的自然村落进行归并。乡村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结构优化调整,旨在解决乡村资源利用及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促进乡村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优化乡村主要功能区的空间布局及组合关系,改善乡村人口居住和生活、生产和就业等的空间区位条件。
在实际应用中,基于不同的目标需求,乡村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在相关研究中,乡村发展关注的重点一般因学科领域或研究目的而异,如经济学主要关注农村经济史、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结构、农村经济管理等与乡村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农村社会学主要研究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会关系、农村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变迁问题;乡村地理学研究领域比较广泛,如乡村地域系统的类型结构、乡村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乡村聚落、乡村人口与文化、乡村经济、乡村土地利用、乡村治理、乡村生态环境与景观、乡村发展与规划,等等。在实践领域,乡村发展的重点受内外部环境条件、发展阶段和基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乡村在大区域格局中的功能定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历史阶段性和地域差异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