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合作的方式与内容:深入分析

区域合作的方式与内容:深入分析

更新时间:2025-01-0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实践中,各个地区探索了多种合作形式。基于合作范围、合作主体以及空间形态,呈现的区域合作形式不同,其区域合作内容也有侧重。在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欧盟和北美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区域。我国各省市间的合作多为国家内部区域合作,包括区域性合作、流域性合作、跨地区合作等形式。(二)按照合作主体分类的区域合作主要形式与内容政府主导合作,即多数合作行为都由政府作为行为主体,在行政权力的作用下实施完成区域合作。

在实践中,各个地区探索了多种合作形式。基于合作范围、合作主体以及空间形态,呈现的区域合作形式不同,其区域合作内容也有侧重。

(一)按照区域范围分类的区域合作主要形式与内容

按照区域范围,区域合作可分为国际区域合作、国家内部的区域合作:

国际区域合作,指的是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是多个主权国家或地区进行经济分工和交易行为的总称,强调的是在跨国界或特定的经济区域内进行的经济活动,包含多边合作、单边合作等形式。随着国际区域合作的发展,区域合作组织逐渐以实现区域一体化为最终目标。在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欧盟和北美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区域。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政治、经济集团,欧洲一体化是由局部到整体的经济一体化,由经济统一到整体统一,规模由小到大。北美自由贸易区则是发展层次较低的区域一体化[9],主要基于取消贸易壁垒,创造公平的条件,促进美、加、墨三边和多边合作。

国家内部区域合作,指一个国家内部在行政单元之间的合作。我国各省市间的合作多为国家内部区域合作,包括区域性合作、流域性合作、跨地区合作等形式。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发展、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发展属于区域性合作发展,长江经济带、皖江经济带等属于流域性合作发展,我国一些城市的对口支援、对口合作、飞地型园区合作等属于跨地区合作发展。

(二)按照合作主体分类的区域合作主要形式与内容

政府主导合作,即多数合作行为都由政府作为行为主体,在行政权力的作用下实施完成区域合作。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初期,这种模式在区域合作中占主导地位,表现为通过政府行政和协调手段,建立经济协作区,形成经济协作区,区内各省、市之间的垂直领导的合作关系。[10](www.xing528.com)

企业主导合作,即多数合作行为是由企业作为行为主体,在市场机制力量的驱动下实施完成的区域合作,市场经济是企业主导模式产生和发展的土壤。企业在区域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直接动因来自由市场力量驱动的对最大化利润的追求。如果企业的市场交易成本得以降低,那么企业就有可能实现更多的利润。因此企业往往寻求一种比普通市场交易相对稳定的交易方式,即建立合作关系。

(三)按照空间形态分类的区域合作主要形式与内容

辐射型区域合作,指在合作区域范围内,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与周边区域合作发展的模式。区域发展中,中心区域多大量集聚先进生产要素、科学技术和产业,通过区域合作向外辐射,形成较明确的产业梯度和产业关联,通过分工合作,实现区域的协同发展。

点轴型区域合作,多指在区域合作中,以铁路、公路、水路等为主轴,由便利交通的带动,沿主轴而产生密集的要素流动和交换,形成较为明确的经济带的合作。合作是以便利的交通为策动力,沿交通主轴发生主要以产品和劳动要素互通有无的高密度的流动和交换,如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

飞地型区域合作,指在不毗邻的区域之间开展的区域合作,多为关系紧密但经济发展差距很大的区域之间,打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持续或跨越发展的区域合作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