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极化发展区域
极化发展区域,也称集聚发展区域、核心区域、中心地、节点区域等,是将各类要素和政策集中配置在一个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条件较好区域进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区域发展方式,是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区域发展实践中,有经济发展极化区域,如商业区、商务区、工业区、科技园区等;有社会发展极化区域,如城镇区、科创中心、文教中心等;有交通发展极化区域,如航运中心、交通枢纽等;有政治发展极化区域,如政治中心、行政管理中心等。可见,极化发展区域,首先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质区,但极化发展区域又不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均质区,而是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至高点,在区域发展中具有引领带动作用。
极化发展区域思想,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Francois Perroux)提出的“增长极”概念,他认为经济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按照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最终影响。法国地理学家布代维尔(J.R.Boudville)在1966 年将增长极定义为:“增长极是指在城中心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10]可见,极化思想最初在经济增长点或经济增长中心中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极化思想也延伸到社会、交通、政治等发展领域和空间中使用,对周边区域具有了引导带动地位的都可称为极化部门或极化区域。
极化区域是借助自身的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条件,乃至等级地位和政策,利用自身优势和通过吸引周边地区(或称影响地区、边缘地区、扩散地区、辐射地区)资源和要素进行发展后逐步形成的。因此,极化区域形成是基于极化区域发展中所需资源和要素可以流动且可以进行交易,故而极化区域的发展基础是市场经济体制机制。
极化区域对周围区域有正负效应。极化区域的负效应是指极化区域在发展中吸引了周围地区的资源和要素,从而使得周围地区在特定时间内减少了发展资源和要素,使得极化区域与周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极化地区对周边地区的负效应,也可称为虹吸作用,集聚作用,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极化区域对周边区域的正效应是指极化区域吸收了周围区域的资源和要素,使周边区域收入提高和消费水平提高,促进了周边地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极化地区的正效应,也称为扩散作用、涓滴效应和波及效果。从生产力角度而言,极化区域在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条件方面,相对周围区域一般都具有优势,如果再叠加生产关系中的区域发展的行政等级优势和区域发展的政策优势,则极化地区的负效应将大大扩大,与其周围地区的发展差距将大大扩大。因此,在区域发展中如何缩小极化地区的负作用,扩大极化地区的正效应,只有在区域发展时段上和区域发展政策中去把握、平衡。
(二)扩散发展区域(www.xing528.com)
扩散发展区域,是相对极化区域而言的,是指极化区域的影响范围、周围地区、边缘区域、涓滴地区、波及地区、辐射区域等,是依托自身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条件进行自主发展和为极化区域提供资源和要素、配套和服务,以及接受功能扩散和辐射的区域,是区域发展中的次中心区域。如,相对超大、特大城市而言的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城镇中的街道和乡镇、街道和乡镇中的居委会区域和村委会区域。
相对于周边极化区域而言,一般扩散区域的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条件,乃至行政等级和区域发展政策均逊于极化地区,并且区域内的资源和要素向周边极化地净流出。因此,为了避免与极化区域差距的扩大,扩散区域一方面要积极与极化区域对接,主动接受辐射,争取资源和要素流入与流出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要依托自身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条件,独立自主加快发展;三是争取极化区域外或更大范围区域的资源、要素、项目、政策的支持,实现资源和要素的净流入大于净流出。
扩散区域对极化区域和周边区域也有正负效应。扩散区域对极化区域和周边区域的负效应是加大自身区域发展力度,与极化区域和周边区域进行市场竞争,以及跳出本区域,构建邻近范围或更大范围的发展共同体,改变资源和要素流动方向,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市场、资源和要素,从而提升自身在区域发展中的定位,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极化地区。例如,浙江义乌就是从为浙江金华极化区域配套的次中心,通过市场拓展,现在已成为金华地区乃至全国、全球的小商品交易中心。扩散地区的正效应,相对极化区域而言,就是自身不发展,而专为极化区域作配套服务,不参与周边地区竞争等。
(三)极化区域和扩散区域的国家调节
极化区域的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条件,一般比扩散区域占优,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初期,因经济综合实力还比较弱,一般会偏向将有限的资金、资本、技术,通过政府公共投资、重大产业项目和政策集中投向这些发展初始条件较好的区域,进行集聚发展;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这一时期也不能在资源要素、政策上限制扩散区域依据自身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条件,利用市场进行与极化区域进行错位发展和同时发展。在一个地区或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期,地区和国家的区域发展政策必须进行转型,做到极化区域和扩散区域在发展政策方面基本平等,并且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做到各类区域均等化,从而避免极化区域与扩散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扩大;在这一阶段,因极化区域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条件占优,故此时极化区域的资源和要素还是净流入。在一个地区或一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中后期,极化区域因在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条件是占优的,为了缩小极化区域与扩散区域的差距,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公共投资和重大产业项目,一是要向扩散区域倾斜,二是要促进极化区域在功能辐射和扩散上下功夫,三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区域上全面实现均等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