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辞海》对“发展”一词的解释为“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变化过程”。[4]西方认为发展与文明几乎同义,它表示美好、积极和进步,包括实物形态的发展和非实物形态的发展两大方面。[5]我国著名区域学家陆大道在其《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区域发展的概念,指出:“在西方语言中,区域开发与‘区域发展’是属同一个概念,其基本内涵是:在宏观国民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区域经济总量获得增长,人口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物质性和社会性的基础建设不断改善,地区间建立合理的经济关系,逐步缩小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为此目标而制定的区域政策。”[6]从陆老先生所言上述“区域发展”的内涵看,区域发展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社会发展、区域公共设施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政策,以及区域发展目标等。本书讨论的区域发展内涵与范围,既包括上述陆老先生所述的内涵,而且还根据现阶段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增加了区域生态发展,区域文化发展,“一带一路”发展,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体制等内涵,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需要。因此,本书所述的区域发展概念是指人类社会为实现更少投入和更大产出,将经济社会发展同类内容配置在特定空间范围进行发展的生产方式。区域发展也有不同表达,但基本内涵是相近的,如:“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7]一个地区的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矿产等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综观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人类始终选择在适合生产生活的地球表面空间上进行活动。与区域发展相关的概念有区域开发、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平衡发展、区域融合发展、区域统筹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等。
(一)区域开发
陆大道先生在其“关于区域开发与区域发展概念的内涵”中提出,区域开发与区域发展两个概念既包括相同的内涵,也有明显差异。区域开发主要指地区内各类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针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较多地体现为由一种状态、一个阶段到另一种状态、另一个阶段的过渡,从无到有的过程,强调开发、促进、突变。区域开发所论述的事物内容基本局限于区域内部,并且区域开发概念较多地表述国家和地区工业化初期和中期的特征。而区域发展除了区域开发内容外,还包括区域内经济社会总量增长、内部结构与对外联系合理化、经济社会要素空间流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区均衡化、人口城镇化和经济文化水平提高等;区域发展除经济发展外,还包括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区域发展能确切表述工业化高级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的社会经济活动,是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完善、更加高级的发展活动;区域发展更强调已开发地区不断变化、提高和深化。区域发展涉及的对象和目标,从根本上讲不仅是经济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人”的发展。区域发展涉及较多的区际问题,即将区域效率放在有关的区域群体中去考察。总体上看,区域发展的内容可以包含区域开发。[8]
(二)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一词国内外使用十分广泛,但没有人下过具体定义,在我国《辞海》中也没有“协调”一词的释义。从“区域协调发展”一词所使用的语境看,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中处理区际关系的一种要求或方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表述中,区域协调发展包含后进地区或不充分发展地区或边疆地区中的优先发展,实现后进地区或不充分发展地区、先进地区、边疆地区的整体发展。十九大报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还提出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等。因此,区域协调发展是处理或评价区域内部和区际之间发展状况的方法。区域协调发展在处理区际关系和区域内部关系时,可表述为初步协调、比较协调、相当协调和基本一致四种程度;可围绕区域发展中的空间系统性、时间系统性、要素系统性,设定一定指标进行定量评价;当区域协调达到基本一致程度时,区域协调发展就是区域平衡发展了。
(三)区域平衡发展
在中文的语义中,“平衡”与“均衡”是同义的,指的都是在区域发展中,区际发展水平和区内自然、经济、社会及其要素组合基本相当,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结果。例如,一个区域内自然、经济、社会相当,人口与就业岗位相当,生活的便利性和可及性、职住平衡、发展中过去现在未来的连接性,规划的实践适应性,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平衡性,地区内工农城乡居民收入的平衡性,等等。区域平衡发展是区域发展的目标,相对于区域平衡发展而言,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平衡发展中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从不平衡发展到平衡发展,再到更高层次的不平衡发展到平衡发展,循环往复,逐渐实现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人类面对的区域发展环境大都是不平衡的,但区域发展追求和设定的目标是平衡的,包括区域空间上的平衡、时序上的平衡和要素上的平衡。结果平衡是地球表面各种物体常见的现象,有山谷就有山峰,有河流就有大海,等等,人类本身的再生产也是平衡的,双手、双脚都是对称的,身心不平衡也会带来疾病。人类社会发展更需要平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大建设不平衡,会带来诸多社会问题;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不平衡也会带来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
(四)区域融合发展(www.xing528.com)
从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4月15日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看,城乡区域融合发展主要是“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可见,区域融合发展主要通过区域发展所需的要素市场化配置及其促进要素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来解决。区域发展差异主要是基于区域发展物质基础(包括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和发展政策形成的。区域发展物质基础属于生产力范畴,改变相对困难或需要较长时间,人类较易改变的是区域发展政策,要让先进发展地区带动后进发展地区和国家确定的重点地区,必须对后进地区、重点地区给予更优的区域发展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包括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两大类,区域宏观政策主要通过大型骨干项目和产业布局在后进发展地区、重点发展地区的投入而改变区域发展格局。区域微观政策主要通过劳动力、人才、资金、资本、土地、管理等向后进地区和重点地区的流动及配置改变区域发展格局。例如,20世纪20年代,苏联围绕电气化计划,在能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发电站、工厂、城镇,从而带动了不发达地区的发展。1933年,美国在田纳西河流域修建了许多小坝,促进了当地水电、工业和旅游的发展。在“一五”期间,我国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布局在内陆地区,也使这些内陆地区得到发展。
(五)区域统筹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区域统筹发展是指将区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通盘筹划”。毛泽东曾指出:“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在区域发展中,无论是区域空间系统性,还是区域时间系统性和区域要素系统,区际关系和区内关系,在区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统盘考虑,按照区域平衡发展目标,区域协调和区域融合发展要求,进行思考、谋划、规划以及执行、验收、评估等。区域统筹发展,相比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融合发展而言,更侧重于方法的含义,是区域发展的一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例如,浙江省在推进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时,主要从扩权强县和扩权强镇、中心镇和小城市培育、一般镇环境综合整治、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五方面逐步展开,前后持续达30年,目前是全国城乡发展均衡度最高的省份。
(六)区域一体化发展
区域发展一体化主要指的是一起发展,侧重于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时间上的发展要求。例如,白永秀在其《西部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战略研究》中提出:“城市、农村、经济、社会四者在时间上同步增长,在内容上互相渗透,在动力上彼此互动,在过程中融为一体。”“‘一体化’就是要在后改革时代,按照‘和谐发展’的思路,促进由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的转变,实现城乡、工农、区域、经济社会、国际国内‘五个一体化’。”[9]我们通常讲的城乡发展一体化,实际是在讲城市与乡村在时间和内容上一起发展。区域发展一体化是区域发展的一种价值要求和发展阶段的判断,它不像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平衡发展具有数量上或程度上的要求,而是质量上或时间上的要求,也是区域发展中的一种思想或方法。
总体上看,区域开发是区域发展中的初始活动,区域平衡发展是区域发展的目标,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平衡发展的过程,区域融合发展是区域发展要素的优化配置,区域统筹发展是区域发展的谋划方法或工作方法,区域发展一体化是区域发展时间和质量上的要求。这些与区域发展相关的概念,事实上都包含在区域发展概念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