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购与供应管理的目标
采购与供应管理的目标:为企业提供所需的物料和服务;力争最低的成本;使存货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保持并提高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标,采购与供应管理需要在确保品质的情况下,在适当的时期,以适当的价格,从适当的供应商购入必需数量的商品,即适人、适质、适时、适地、适量和适价。
(1)适人,即选择适当的供应商。采购管理的工作原则之一就是慎重选择合格的供应商,以建立平等互惠的买卖机制,维持长期合作的交易关系。
(2)适质,即选择适当的品质。企业根据所处地段消费群体的消费水平确定采购商品的档次与品质,价廉物美才是最佳的选择。一般而言,品质以适合、可用为原则,品质太好,不仅购入成本会偏高,还会造成使用上的浪费;品质太差,将无法达到使用的目的,引起使用上的困难与损失。
(3)适时,即选择适当的时间。采购的时间不宜太早,也不宜太晚。太早会造成存货堆积,占用仓储面积,增加库存成本;太晚则会导致商品脱销,顾客流失,影响企业的形象。采购人员要扮演协调者与监督员的角色,促使供应商按预定时间交货。“零库存”观念下的适时采购、及时交货是最理想的采购模式。
(4)适地,即选择适当的地点。供应商离公司越近,运输费用就越低,成本自然也就越低。企业往往容易在与距离较近的供应商的合作中取得主动权,在选择JIT试点供应商时,亦必须选择近距离供应商。
(5)适量,即选择适当的数量。在采购中,要防止超量采购和少量采购。采购量过大,易出现积压现象;采购量过小,可能出现供应中断、采购次数增多的问题,使采购成本增大。因资金的周转率、仓库储存的成本都直接影响采购成本,所以应根据资金的周转率、储存成本、物料需求计划等综合计算出最经济的采购量。(www.xing528.com)
(6)适价,即选择适当的价格。采购价格应做到公平合理,不能过高,也不宜过低。采购价格过高,企业会丧失产品的成本优势,极易导致该商品失去竞争能力;采购价格太低,则会产生供应商偷工减料的风险,最终导致商品无法顺利销售出去。
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流通业,采购与供应的总体目标的标准表述都是:它不仅通过降低采购成本来提高产品的利润和服务的效率,而且获得的物品(物料和商品)应该是货真价实的(即满足质量的要求),数量是符合要求的,并要以准确的时间发送至正确的地点,物品必须来源于已经选择的合适的供应商。
(二)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内容
采购与供应管理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供应管理的业务性活动,即计划、采购、储存及供料等;二是供应管理的支持性活动,即供应环节中的人员管理、资金管理和信息管理等;三是供应管理的拓展性活动,即供应商管理。
(1)业务性活动包括:计划,即根据企业总体战略与目标及内外部顾客的需求,制订供应战略规划和物品的供应计划;采购,即提出采购需求,选定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确定交货及相关条件,签订合同并按要求收货付款;储存,即物品验收入库、保管保养和发货,确定合理库存量并对库存量进行控制;供料,即编制供料计划、领料审批、定额供料、回收利用、消耗控制与管理。
(2)支持性活动包括:人员管理,即制定供应岗位职责,对供应人员进行能力考察、素质培养、工作评估、绩效考核与激励;资金管理,即物品采购价格的控制、采购成本的管理及储备资金的核定与控制;信息管理,即进行物品编码,建立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在MRPⅡ、ERP系统中进行供应管理。
(3)拓展性活动:在生产企业中,由于占成本最大比例的物品及相关信息都发生或来自供应商,所以,许多企业将管理之手伸向了供应商,将供应管理从内部管理拓展到对供应商的管理,包括对供应商的选择与认证、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对供应商绩效的考评等,以此来降低成本,提高供应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