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绿色产业:从长远与短期角度看减贫效率

绿色产业:从长远与短期角度看减贫效率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一个绿色产业减贫与减贫动力机制和脱贫攻坚的总体框架图,是未来的目标。但是从短期来看,绿色产业减贫的快慢却影响着减贫效率的状况。

绿色产业:从长远与短期角度看减贫效率

(一)绿色产业扶贫模式

我国正式启动农村扶贫开发进程以来,产业扶贫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发展创新,产生了高效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功能农业等新兴农业产业形式以及乡村旅游、消费农业等新型服务产业形态,旨在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实现农业高附加值产出,引导贫困人口参与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实现脱贫致富。目前,扶贫领域的生态产业开发政策包括了生态农业、旅游扶贫、生态种养业、经济林产业、林下经济、森林草原旅游、休闲农业等方面的政策,以实现生态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以及农民增收的多重目的。

(二)绿色产业扶贫实践效果

1.绿色产业减贫使减贫的路径和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重构了减贫的动力机制,也改变了减贫的路径和方式,使得贫困人口的收入来源、生活方式、就业方式都发生了新变化,并将影响着减贫的效率和效果。

(1)收入来源变化

由于绿色产业减贫,过去所依靠的收入来源结构就会随之发生变化。例如:青海省玉树地区农牧民的收入来源原来主要以传统畜牧业、挖矿和采集虫草为主。但由于这些产业对自然环境依赖程度高且对生态破坏严重,加上灾害频发,农牧民收入极其不稳定,生活水平每况愈下。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生态建设逐步改变了农牧民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通过实施生态移民工程,配合退牧还草、建设养畜等措施,提高草地生产性能,逐步实现集约化畜牧生产,农牧民的收入来源发生了新的变化,增加了国家生态移民的补助、生态补偿项目收入、国家在生态畜牧业建设方面的资助,还有新型的产业收入、打工收入等。(www.xing528.com)

(2)扶贫减贫的重点发生转变和调整

长期以来,农牧民以散居为主,游牧是他们的主要生活生产方式。草场退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交通闭塞、教育落后、看病困难、水电缺乏等使他们陷入了收入、健康、教育、生态等多元贫困,且多元之间相互掣肘。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生态移民的定居工程逐步引导农牧民从游牧散居向集中定居转变,并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这些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影响农牧民的生活方式。此时,如何在城镇化定居后,解决他们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如何不断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并激发他们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在生活方式转变的同时缓解并最终解决多元性贫困,这些就成为亟待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贫困人口生活方式的转变将改变他们自给自足的消费习惯,增加消费性支出。如何使他们能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同样也是减贫工作的重要方面。

(3)就业方式逐步多样化

绿色减贫发展模式积极倡导和引领发展生态农牧业,通过农畜产品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随着农牧业的分工不断细化,就业渠道不断扩宽,其他类似产业化扶贫项目亦结合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提供了就业机会。与此同时,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分布范围广、就业门槛低、吸纳劳动力多,能为贫困人口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综上所述,发展方式的转变将通过细化农牧业分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引导农牧民进城来实现贫困人口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增加其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减贫效率。

2.绿色产业扶贫的增速决定着减贫效率的提升

绿色产业扶贫引发了三大动力源泉的重构,即绿色产业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力,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包容性增长战略成为新拉力,自身能力建设成为绿色减贫动力实现的内在驱动力。三大内外动力转变,从而带动了贫困地区的三大变化,即收入来源的新变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最终实现贫困地区总体收入水平提高、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健康保障水平提升、生态环境改善,构建成新型多维扶贫新战略。这是一个绿色产业减贫与减贫动力机制和脱贫攻坚的总体框架图,是未来的目标。但是从短期来看,绿色产业减贫的快慢却影响着减贫效率的状况。由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个系统的重构过程,所以很难实现每部分的协调发展,局部发展过慢将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失衡,并成为减贫的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