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综合物流平台着眼于整合各物流信息子系统间的信息资源,它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媒介,为平台上的客户提供物流企业信息和配送过程的跟踪信息,以便客户通过平台更好地选择服务的物流企业。电子商务综合物流平台通常是以物流政策基础平台为指导、以物流基础设施平台为基础、以物流信息基础平台为纽带、以物流技术为手段的一个综合、协调的物流运作环境。在现代物流体系中,信息化已然成为提高营运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关系服务质量的核心要素。物流产业未来的发展走势离不开网络化以及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以及物流企业若希望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重视电子商务综合物流平台的构建。
(一)社会可行性
1.观念不断深入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飞速发展,与之伴随而来的却是物流运输业的不堪重负以及物流成本的逐年提升。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企业都逐渐意识到现代物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纷纷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对企业内部物流管理进行优化。与此同时,广大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中物流服务的要求也日益提升,物流效率、物流质量以及物流售后服务都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电子商务综合物流平台一方面能够为电子商务企业从价格和路线上匹配最优物流商,另一方面也能够整合物流企业资源,提升物流速率,还能够满足消费者日益提升的服务需求,因此综合物流平台必将成为三者的最佳选择。
2.政府政策支持
自从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以来,我国已经放宽了对物流投资方面管制。同时,各地政府也鼓励以及扶持各种资本投入本地物流产业以及环节的建设中去。多地省、市政府出台的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实施方案中,也把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不难看出,上到国家机关、下到地方政府、各地物流协会以及企业都从资金、技术、政策等各个层面对构建电子商务综合物流平台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些对构建电子商务综合物流平台产生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技术可行性
1.信息技术研发水平不断提高
现如今,伴随着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并实行信息化建设,许多电子商务企业构建了电子商务平台、呼叫中心、综合物流园区为一体的办公场所,公司财务收支结算也全面实行了电算化管理。同时,由于物流作业过程中信息的流动跨企业、跨区域进行,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必须实现地区信息实时传输、远程数据访问、数据分布处理和集中处理的结合、多个异地局域网连接等功能。Internet和Web技术的出现为综合物流平台提供了B/S系统结构模式,为有效地实现上述功能搭建起了基础平台。这些都为构建电子商务综合物流平台提供了可靠的软硬件基础。
2.国内物流产业实力的提升
“物流”这一概念进入中国的时间并不长,随着我国经济实体的不断提升以及经济体制与世界经济模式日益接轨,物流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根据2013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43.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率为9.4%。DHL、UPS、FedEx、TNT四大国际快递巨头纷纷进驻中国市场,各地的本土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较为知名的有圆通、中通、汇通、申通、韵达、顺丰等。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的物流产业逐渐摆脱了粗放式经营的模式,企业实力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立体化存储、机械化装卸、无纸化分拣、信息化管理的作业模式,信息系统等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这些都为构建电子商务综合物流平台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三)经济可行性(www.xing528.com)
1.需求大,市场广阔
现在信息系统是现代高效率物流体系发展的保障。而电子商务是推动物流产业管理和体制变革的动力,它促进传统粗放型物流向着集约型现代物流转变。参与到电子商务中的现代物流企业,只有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定位系统、仓储系统、EDI系统才能够有效地发挥效用。显而易见,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提升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2.节约成本,创造效益
社会物流总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1991—2012年,短短二十年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从5182亿元增长到9.4万亿元,增长了17.1倍,约为GDP的18%,比世界平均值高6.5个百分点,高于美国、日本和德国9.5个百分点。这体现出我国的物流运作水平仍然是较为粗放的,现代化、专业化水平较低,物流资源分散、信息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物流成本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例过高等问题。物流中各个有关的信息采集、信息传递以及信息共享的问题可以通过构建信息化系统去解决。有效整合物流企业优势资源,充分发挥物流网络的整体优势,可以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降低风险、节约成本,而且通过综合物流平台还可以扩展新的商机,形成新的发展空间,不但有直接效益,间接效益更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由此可见,建立一个电子商务综合物流平台是一个非常经济的渠道。
【注释】
[1]《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报》,2013年。
[2]图表编制: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www.100EC.CN,2014-5-12.
[3]图片来源:www.sootoo.com,2014-5-12.
[4]曹雄彬:《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主要模式及问题分析》,载《商业时代》2012年第15期。
[5]陈银凤:《关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探析》,载《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第20期。
[6]李骏阳、陈艺春:《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利益共享合作机制研究》,载《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