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陵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武陵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世纪以来,在中部地区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推动和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武陵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武陵山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诸多严峻的现实挑战,需要以理性而务实的态度予以回应。对武陵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惠农政策推动减贫的效应和机制研究,将直接为其他集中连片特殊类型困难地区的减贫与发展事业提供参考。

武陵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新世纪以来,在中部地区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推动和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武陵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从经济总量的增长,还是从增速来看,近十年来,武陵山区的发展成就均是十分显著的。然而,由于发展的起点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等因素的影响,武陵山区整体的贫困落后面貌改变和可持续的发展还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并且,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武陵山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诸多严峻的现实挑战,需要以理性而务实的态度予以回应。以武陵山区为代表的集中连片特殊类型困难地区的减贫和发展,不仅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领域,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领域。对武陵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惠农政策推动减贫的效应和机制研究,将直接为其他集中连片特殊类型困难地区的减贫与发展事业提供参考。

(一)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明显

虽然武陵山区经济发展在过去的十年间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增长,但与全国、各地区所在省的发展差距却在持续不断地扩大。以恩施州为例,2010年全州人均生产总值10058元,仅相当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33.7%和36.4%。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经济外向度较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1406元,分别比全国、全省低7703元和46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分别比全国、全省低1898元和2577元。城镇化进程滞后,全州城镇化率分别比全国、全省低16.1和15.5个百分点。同时还应该看到,武陵山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等原因,产业形态落后,缺乏核心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以及产业资金缺乏、开发引导不力、产业链条没有形成等一系列问题,限制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乡镇经济没有发展,农村地区没有发展内生力。中心城市或城镇的经济发展对农村地区的就业吸纳、经济辐射都很有限。产业结构不协调导致居民收入分配两极化,产业单调,没有形成产业链或产业群。未来,挖掘区域潜能、培育区域优势产业方面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

武陵山区城乡居民收入在不断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加大。2009年,黔江区的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为8920元,铜仁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6905元,湘西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8089元,恩施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7497元。由于经济发展缺乏内生动力,武陵山区区域内的经济体系不完整,不仅没有核心的经济品牌,而且没有完备的经济体系。武陵山区的经济多以农业和服务业为主,目前有的地区以旅游业和当地特色矿产资源推动着经济的发展。这种经济特点的结果就是从事传统农业的人员经济收入难以提高,而从事旅游业、居住在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或矿产资源地的居民则能够通过从事第三产业增加收入。武陵山区内居民恩格尔系数差距也比较大。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表示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家庭,恩格尔系数一般较高,而且恩格尔系数的城乡差距大,说明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协调。例如黔江区2009年城市恩格尔系数为32.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0%,城乡之间的恩格尔系数相差17.9%。铜仁地区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2.2%,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3%,城乡之间的恩格尔系数相差3.1%。湘西全州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60.5%,城乡之间的恩格尔系数相差26.7%。恩施州全州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3.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2%,城乡之间的恩格尔系数相差13.5%。除了铜仁地区的城乡恩格尔系数相差较小以外,其他地区的城乡恩格尔系数相差均超过10%。

(三)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滞后

科技教育水平落后,劳动者素质低下是导致武陵山区贫穷落后和扶贫开发进程缓慢的重要因素,也是贫困人口长期难以脱贫的重要原因。以重庆秀山县为例,其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条件急需改善,目前该县农村学校附属设施设备配齐率低于城镇的50%左右,大专以上农村教师比重低于30%,综合素质培训参与率低于20%。如湘西州的教育经费投入还未能真正依法依规得到规定标准。只有吉首市、花垣县达到要求;2008年、2009年政策性口子经费整改后保靖县尚欠567.1万元;吉首市资金拨付不及时和结转教育经费指标过大。特别是州本级教育经费投入较少,严重制约着全州教育的健康发展。湘西州内的公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债务余额近4亿元,其中普通高中债务27627万元,中等职业学校债务6372万元。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不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分布结构不平衡,学科结构不合理,学历结构的重心偏低,初中辍学率仍然偏高等问题突出。

此外,医疗卫生资源短缺、费用高昂所引起的因病致贫的现象在武陵山区的居民家庭中比较常见。高昂的医疗费用使得许多家庭背上沉重的负担。2010年武陵山区基线调查显示,该地区农户家庭2009年各项支出中医疗花销、食物花销、生产投入和教育投入是最主要的支出项目,而且医疗支出在所有支出中排在第一位。尽管当地农民基本上都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只有在指定医院就医且办理住院手续的患者才能报销一定比例的资金,这让大多数农民仍感负担沉重。身体健康与否是大多数农村家庭是否会陷入贫困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家对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政策改革使得底层群众接受医疗救治的费用大大增加,当地农村家庭的收入水平低而且不稳定,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患病,不仅仅会缩减家庭用于生产和发展的可支配劳力,还会把整个家庭拖进贫困的泥潭而难以自拔。(www.xing528.com)

(四)社会保障与救助体系薄弱

在武陵山区的农村地区,系统的农村养老保险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十分薄弱,武陵山区大部分居民需要依靠扶贫政策。由于政策和财力等原因,还存在着许多应保未保和以低补代高补的情况。对于刚刚脱贫或处于贫困线边缘的非贫困人口,收支处于脆弱的平衡状态,一旦有重病、上学等高额的支出,就很容易打破收支现有的平衡状态而再度陷入贫困,而通常认为的民政救助作为“兜底”和最后一道防线的功能却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了社会事业惠及民众的幅度和水平。农村教育文化设施缺乏且建设水平低下,农村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就显得很弱。例如,湖南省凤凰县,地方财力有限,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偏低。据了解,全县乡村医生大多为20世纪60年代的“赤脚医生”,年龄普遍偏大,无法满足群众治病要求。此外,该县的农村养老保险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十分薄弱,目前该县享受低保的农民仅占贫困人口的20%,还有80%的贫困人口因低保资金有限而无法享受救助。

(五)贫困呈现特殊性与复杂性

武陵山区地域范围较广,涉及我国四个省市行政区域,区域内地理环境与经济文化多元性并存,地区发展条件落后与生态环境脆弱并存,地区贫困人口分布较集中。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武陵山区贫困地区往往是“脆弱性叠加”的区域。贫困地区往往同时兼具自然资源禀赋低、生态高度脆弱、发展基础薄弱、社会事业落后等多种不利因素,每年因灾、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的规模很大。

其二,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复杂性与经济社会文化多元性并存。武陵山区地理环境复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产业发展亦无法走平原地区的开发模式,同时社会文化多元,迈向减贫与发展的道路中还存在着很多现实的挑战需要理性而务实地应对。

其三,贫困人口众多、贫困程度深、呈现出集中连片贫困的特征。以湘西州为例,目前湘西州还有1100个省定重点贫困村,大多分布在700~800米的中高海拔地区。腊尔山片区、吕洞山片区、红土壤片区、永龙片区等中高海拔地区是贫困人口集中连片分布的区域,并且这些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灾害多发,减贫工作十分艰巨。[1]贵州省武陵山区覆盖范围达37201.8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21.12%;其中岩溶地貌23673.55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6370.81平方公里,潜在石漠化面积8254.36平方公里;2009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2957元,比全省低48.41元,比全国低2196元,人均生产总值6294元,比全省低3964元;农村人口726.81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总数的21.56%,贫困人口116.04万人,占全省20.90%,贫困发生率15.97,比全国高12.17个百分点。[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