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路运输物联网系统的优化方案

水路运输物联网系统的优化方案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RFID技术在水路运输中的应用很多港口开始设立RFID通行卡,RFID通行卡又名无线射频技术,通过此卡可读取该船舶及所载货物的信息、航行路线、证照信息、违章信息等,再通过航船舶综合监管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自动比对,既提高了执法人员工作效率,也有效避免河道拥堵现象,省时省力,还避免了重复检查。

水路运输物联网系统的优化方案

(一)RFID技术在水路运输中的应用

很多港口开始设立RFID通行卡,RFID通行卡又名无线射频技术,通过此卡可读取该船舶及所载货物的信息、航行路线、证照信息、违章信息等,再通过航船舶综合监管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自动比对,既提高了执法人员工作效率,也有效避免河道拥堵现象,省时省力,还避免了重复检查。通过系统自动识别,船舶如有缺陷时会自动提醒,港航管理人员会上船检查。这样既方便了船户,使无缺陷船舶一路畅通无阻,又减少了港航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除此之外,通过在水面上部署传感器网,可实现对水面环境变化的实时监测;通过在堤岸、坝体上部署传感器网,可实时测量水面变化时堤岸、坝体的应力改变,以预测可能发生的崩塌灾害。再如,通过在运载体上部署各种传感器及RFID读写装置,可实现对水上物流实体(运载体和货物)包括位置、关键设备运转工况、周边环境等各种信息的实时监控和安全预警。当船舶发生应急事件时,船载设备可自动向海事管理部门发出故障详细信息,应急人员可以在指挥中心,通过分析来自其他传感网传送的大量数据,迅速得出可视化模型并做出科学决策

(二)GPS技术在水路运输中的应用

GPS在水运工程和导航等领域的应用起步,现在在时间及技术上都是适宜的。由于定位精度取决于所用接收机及附属软件的性能和工作的方式,所以在不同的部门GPS应用系统,应有不同的需求,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1)船舶航行,100m的导航精度是可以接受的。购置单频导航型主要考虑经、纬度显示直观,有偏航、航路指示、通道数不少于6个等。在海上二维定位,起码需跟踪到三颗卫星,能跟踪到更多的卫星,位置数据更可靠。需要差分数据的用户,接收机选型时还应兼顾接收差分改正数所应具有的功能。

(2)港口、航道测量以及航标作业等低动态定位的部门,定位精度一般要求2~5m,必须采用GPS方式,购置单频6~12通道的接收机,能解决离岸百千米以上海域的定位,这与各类岸上布台的无线电定位系统相比,免除了岸上设台,经济、快速、方便的优点突出。在开阔的海域,GPS有可能逐渐替代圆—圆、双曲线等各类无线电定位系统。

(3)港口工程测量,航务、航道勘测等部门要求有毫米、厘米级的精度,需要购置双频能进行载波相位测量的接收机,通道数要有8~12个。可用于各等级的控制测量、变形监测、岛陆联测、航标塔站定位、施工定点等。其特点是相邻站点间无须通视,免除建造高标之烦,野外观测时间不受限制,三维控制网建立简单易行,按需设站,减免一些用不着的过渡点。GPS使用的局限性是测站周围的空间方向不能有遮挡,在建筑群、森林等地区的使用,会受到限制,需配合其他手段测量定位。但凡是开阔的地域,使用GPS均能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三)GIS技术在水路运输中的应用(www.xing528.com)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海岸线蜿蜒绵长,江、河、湖、海相连成网,适航河流多,里程长,具有开展内河运输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经过新中国成立7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内河水运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内河运输能力得到了迅速增长,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但是由于受经济结构调整、公路和铁路等运输方式的竞争以及水路运力宏观调控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当前船舶运力过剩、航运企业普遍效益低下甚至严重亏损。因此,必须进行运力运量供求平衡的研究,使运力结构得到调整,才能让水运资源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航运企业的活力,使航运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这是当前水运管理部门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内河运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内河运输这一特定的运输方式所运送的货物或旅客数量,内河运力是指运输船舶的生产能力,即船舶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运输货物的最大能力。两者之间的平衡问题涉及许多因素:河床、河岸的地形地貌,水道的水文特征;港口、航道通过能力、船舶大小、通航密度、临跨河建筑、锚地、港口吞吐量等航运相关要素;港口交通、水电、通信网等社会经济要素。描述这些要素必然涉及大量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而多年来港航管理部门一直遵循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即挂图、表格、统计数据等,提供给决策者的往往是一些表征水路特征、运力运量的统计数据,而作为决策者是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从多张表格之间发现联系,从而影响了决策的时机,造成这种局面的很大程度上在于表格数据的抽象性、片面性以及忽略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给最终用户呈现出不全面的分析结果。因此,必须为运力运量供求平衡规划和港航资源管理寻求一种新的现代化的方法和技术,而GIS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因为其有着多种录入地理数据的方式、高效的空间数据和属性的维护能力及强大的检索查询功能,与传统管理信息系统为在管理过程中实时获取信息和分析决策提供了有效的工作平台和技术。

过去GIS往往被认为是一项专门技术,其应用主要限于测绘、制图、资源和环境管理等领域,随着电子地图、网络导购导游系统、汽车或船舶GPS导航系统进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GIS的研究和应用,目前已涉及资源管理、自动制图、设施管理、城市规划、人口和商业管理、交通运输石油和天然气、教育军事九大类别的100多个领域。GIS在我国水运行业的主要有以下应用:

(1)许多航道航运港口部门已经或正在利用GIS技术建立网络型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港口、航道、水域的信息共享。

(2)利用GIS进行航道规划和综合治理:对航道规划各个侧面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模拟航道演变的自然过程的发生、发展,对未来做出定量的趋势预测;利用GIS空间分析手段,从航道地理数据库中提取地形、地貌、水文特征、航运状况等数据进行处理变换和综合分析,获取隐含于航道空间数据中的关系;利用GIS空间分析算子建立航道管理和治理相关的分析模型。这类GIS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如长江航道局和华宇公司合作开发的CWA2000航道演变分析系统,利用GIS中成熟的数字高程模型技术、三维显示、空间叠置分析等技术,实现长江航道的三维变迁状况显示、计算等功能,加快了科学管理长江航道的步伐。

(3)由于物流管理中的货物产地、运输路线、中转仓库、客户分布等信息都与空间位置有关,所以利用GIS进行港航物流管理,实现对运输线路、方式的优化,对粮棉等季节货物航运的优化,资源调度、仓库和无堆场运输等,零担配整、资源配货,这是电子物流的新兴技术,也是目前GIS在港口应用的一个趋势。

(4)将GIS与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SM(移动通信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船舶动态监控,实时了解货物的位置;船舶入港自动引航,利用GIS数据采集手段建立矢量电子地图和水下地形图,系统处理和分析通过GPS接收的卫星信号,计算船舶偏离航道中心的方向、位置和水深,为船舶入港的正确行驶提供必要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