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规划资料完成各作业程序及作业区域规划后,就可进行空间区域的布局规划。配送中心整体布局的程序如图4-6所示:
图4-6 配送中心布局流程图
(一)物流相关性分析
首先汇总各项物流作业活动从某区域至另一区域的物流量(单位需统一,单位不同的必须换算成同一单位),再计算其物流量的总和。
根据物流量的大小,将各功能区域之间的物流相关性分为5个级别,分别用A、E、I、O、U表示,其中A表示非常高,E表示高,I表示较高,O表示一般,U表示不高。由此得到各区域物流相关性及业务活动关联表。
(二)设施相关性分析
在对配送中心内部进行设计时,除了与物流有关的功能区域外,还有许多管理或辅助性的功能区域,如办公室、道路等。这些区域与物流功能区域有密切的业务关系,因此有必要对所有区域进行业务活动相关性分析,分析顺序如下:
(1)列举必要的设施,如办公室、绿化地、仓库、正门等,包括配送中心的建筑物及具体的各项内部设施。
(2)编制业务活动关联表,对各项业务活动做靠近性分析。不仅要分析商品的流程、票据的流程、作业人员的管理范围,还要考虑以下因素:组织与管理框架、是否使用共享设备和相同空间区域、工作环境改善、提升工作效率及人员作业区域分布等,从不同角度进行合理判断。确定各区域接近程度的等级后,基于不同的关系程度加以分析,作为布置参考的依据。(www.xing528.com)
(三)业务活动路线图
根据上面分析的结果得出各业务活动相互位置的关系图,如图4-7所示,以粗线(表示关联程度非常重要)、细线(表示关联程度重要)表示相互关系的强度。
图4-7 业务活动关系图
(四)区域面积计算
按上述方法设计出设施关联方案后,再计算这些设施所需面积。可以先按作业量算出基本预估面积,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就可以得到配送中心整体平面布局图。
(五)方案评价
这一阶段主要是根据规划的基本原则和预算等对方案进行评估,最常用的评估法是计算方案的投资金额以及经济效益,如果都达到预算要求,就可以确定最佳方案,否则要对方案做适当的调整。
总之,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在进行规划时,要各部门的人员密切配合,同时也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如管理、物流、建筑、机电、计算机等。在规划过程中,不仅要按照理论的程序进行,而且要结合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以得到最佳的设计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