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加强部门间协作,实现良好工作成果?

如何加强部门间协作,实现良好工作成果?

更新时间:2025-01-0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琳达是某外企人力资源部经理。谈到招聘,这也是琳达的本职工作,但忙碌的工作使她不可能亲临招聘现场。但情况着实不如琳达预想的那么乐观,在把新人领进公关部还不到一个月,问题就出现了。为此,琳达叫来几个主管,询问他们是怎么工作的。从这次事件之后,琳达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忽视了加强下属之间的合作意识。

在当今企业中,不管你是职业经理人还是私企老板,都会遇到各部门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因为在组织管理过程中,不同部门、单位、人员对同一问题认识不一致,观点、意见不相同,往往导致行动上的差异和整个组织活动的不协调。因此,领导者协调不同部门、单位、人员的思想认识,统一大家对某个问题的基本看法,成了协调组织活动的前提条件和协调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一点,作为人力资源部门经理的琳达深有感触。

琳达是某外企人力资源部经理。每年,公司公关部都会委托她招聘一些年轻的公关小姐。谈到招聘,这也是琳达的本职工作,但忙碌的工作使她不可能亲临招聘现场。于是,今年她就把招聘任务分配到了各个主管身上,琳达相信他们的阅人能力。

但情况着实不如琳达预想的那么乐观,在把新人领进公关部还不到一个月,问题就出现了。这些新人因为素质低下,导致公司遭受了一大笔经济损失。为此,琳达叫来几个主管,询问他们是怎么工作的。很快,问题就明了了。原来,这些主管并不是互相合作,共同审核新人,而是为了单纯地完成任务,对应聘者的材料进行了简单的筛选,只要符合硬性规定的就通过了。

从这次事件之后,琳达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忽视了加强下属之间的合作意识。

琳达在工作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失误呢?因为她没有协调招聘主管间的工作职能。

的确,意见不一致需要用协调管理职能来解决。在企业中,若各部门意见不一致,特别是重大决策方面,会造成管理冲突。不仅会在各部门之间造成不信任,更严重的是会形成利益冲突的非组织团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拉帮结派”。

那么,作为企业领导者,如何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呢?

1.奋斗目标上的协调

企业内部,如果部门之间、执行人员之间等出现工作目标上的矛盾和冲突,那么,必然会引发行动上的差异和组织活动的不协调。因此,做好奋斗目标上的协调工作,是企业管理者协调工作的重要内容。

2.引导各部门间信息沟通与共享

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差异和管理层级的不同,往往会引发各种意见上的冲突,在这方面,从事协调工作的领导者应该让部门之间将信息公开,可能有些部门认为将信息封闭,做到信息独享能在企业组织中占领重要位置,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你封闭信息,其他人也一样,那么在企业组织决策管理中就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局面。

3.知识企业文化方面的引导(www.xing528.com)

很多时候,冲突的产生是因为知识结构上存在差异。引发冲突者,往往是因为对知识理解得不全面,或者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没有全面把握。在这方面,管理者就需要指派协调部门进行协调。

4.职权关系上的协调

各部门、人员之间职责、任务划分不明确,往往会造成互相推诿的现象,自然也少不了矛盾冲突。因此,协调各层级、各部门、各职位之间的职权关系,消除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是协调工作的重要内容。

5.组织论坛方式进行协调

当然,这一方法适用于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

这样,可以将正反意见同时公布于论坛,让全体员工进行讨论。针对企业内部的不同问题,员工往往会提出不同意见,这样,身为领导者的你,往往不知听取何种意见。在协调各方面的意见时,就应该记住十个字:“信息、权限、责任、方式、环境”。

(1)信息。无论谁提出何种信息,你都要经过一番筛选,剔除假信息和个人化的观点。

(2)权限。可能你会发现,有人在提意见的时候,完全超出了他的权限,但这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有时候,下属与员工们的能力并不一定与其所在的岗位相吻合的。

(3)责任。无论是谁,说话办事都要为企业负责,为团队着想,而不能只为自己着想。

(4)方式。协调各部门间的意见,是领导者的工作,但你需要注意方式方法,若方式不对,领导就成了“出风头”的人了。所以方式非常重要。

(5)环境。不同的环境协调的方式不一样。当双方心情比较好时协调起来比较容易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