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是互相选择的,员工虽然为企业工作、是企业的员工,但企业若没有员工的努力工作,其效益也是不复存在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企业与员工是合作者的关系。企业应该把员工当成同仁。这就是著名的同仁法则。
同仁法则认为,把员工当合伙人。对公司来说,同事之间气氛越好,大家的心情就越好,工作效率自然越高,领导就越高兴。
“同仁法则”最先在美国被提出,美国一个家庭用品公司把销售人员称作“同仁”,公司非基层职位90%以上是由公司人员填补的,公司400名部门负责人中,只有17人是从外面招聘的。公司股票购置计划也力图使全体员工都成为真正的“同仁”。所有员工都可以在任何时候以低于公司股票价格15%的幅度购买。以此表现出的是,公司人才流失比零售业的平均水平低20%。
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领导者只有让员工形成企业共同的目标、价值观,才能同甘共苦,为将企业做大做强而努力。
“同仁法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方法。在管理工作中,那些聪明的领导者总能认识到,员工不仅仅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更是企业发展的推动者,因此,他们会把员工看成企业的合作者,而不是被雇佣者。
根据“同仁法则”,很多企业对员工采取股权激励的方式,使员工成为企业的合伙人,这对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增强公司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这一法则使得管理者对员工在企业中的定位有了新的认识。员工与企业是一种对等的、相互博弈的关系。企业与员工是相互选择的,员工可以选择企业,企业也可以选择员工。一旦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并且在管理模式上进入一定的轨道之后,这种双向选择性还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简单地讲,已经处于一定发展阶段的企业会选择与之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同时,也会给予人才一定的成长和发展空间。而当员工已经成长到一定阶段并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绩效时,他的去留对企业的作用就更为明显了。此时,会存在一些外在诱惑,被培养出来的优秀员工会产生流动,这对企业来讲将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事实上,现代社会,很多企业领导者已经认识到这一关系的变化,并在管理工作中实行了“合伙人”制度,目的是增强员工的“老板心态”和主人翁意识。
那么,领导者该如何在管理上体现与员工对等的合作者的关系呢?
1.让员工在企业中获得比较好的经济利益(www.xing528.com)
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能保证,那么,如何留得住员工呢?
2.让员工在企业中获得比较好的精神享受
如果工作氛围不和谐、工作环境复杂,员工工作时的心情也是糟糕的,此时,即便有再高的工资,员工也是不愿留在企业的。
3.让员工在企业中实现自我价值和提升自我能力
假如企业能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晋升空间、良好的知识更新机会,让员工有培训的机会,有一展拳脚的机会,那么,员工便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自然愿意留在企业。
4.员工预期目标和企业的长期目标相吻合
这样,员工能看到企业发展的远景,也就能看到企业的美好未来,那么,他就是有干劲的。相反,员工整天浑浑噩噩地工作,却不知自己为什么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出头之日,久而久之就会自动离开企业。
从上述几个方面分析,决定员工是否愿意留在企业、是否愿意为企业贡献力量,是与企业的文化建设、利益分配机制,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等有极大关系的。
总之,管理要人性化,视员工为同仁。“同仁法则”在根本上改变了员工的职业生涯定位,由打工者变成合作者,员工所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会更加强烈。领导者只需建立相应的管理标准,管理过程实施阶段性绩效考核,而不必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时刻去监督监控,这样可以让员工在更加自主的工作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实现企业利润价值最大化必须以实现企业员工个人既得利益为前提,只有在充分尊重员工的基础上,才能赢得员工对管理阶层的信任感,强化员工的忠诚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