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改革:非国有化偏好的现象

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改革:非国有化偏好的现象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城市公共生产和服务部门的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如果说在包括竞争性领域在内的全社会曾坚持“国有经济偏好”已被证明是一种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的话,那么,目前在自然垄断的公共生产和服务领域改革过程中出现非国有经济咄咄逼人的进入态势以及地方政府由于财政资金捉襟见肘而产生的“非国有化偏好”,在认识和实践层面是否无懈可击?

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改革:非国有化偏好的现象

近年来,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城市公共生产和服务部门的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颇具典型意义的是伴随着政府实施放松进入规制的政策,非国有经济包括境外资本纷纷进入传统上由国有经济控制的自然垄断领域,这对缓解地方城市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扩大供给,引入竞争,改善公共生产及服务部门的服务质量,已经或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国有化偏好”未必有利于经济发展。这在竞争性领域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非国有经济包括外资在竞争性领域的迅速发展确实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同样的道理是否也存在于自然垄断的公共生产和公共服务领域及所有环节,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如果说在包括竞争性领域在内的全社会曾坚持“国有经济偏好”已被证明是一种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的话,那么,目前在自然垄断的公共生产和服务领域改革过程中出现非国有经济咄咄逼人的进入态势以及地方政府由于财政资金捉襟见肘而产生的“非国有化偏好”,在认识和实践层面是否无懈可击?

某市一条重要的公交线路是由韩国家族企业出资450万元,中方提供线路、场地和司乘人员,双方共同出管理人员,利润五五分成的合作线路。由韩方出任总经理。该项目从1998年开始运作,合同期是8年。自1998年取消小公共汽车以后,该线路迅速由亏损线路转为盈利线路。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韩方故意加大成本,降低利润,甚至利用财务制度安排的漏洞,以借款的方式不断抽逃资金370万元。结果使中方不能得到应得的那部分利润,等于是白白给韩方企业做了嫁衣。目前,中方不得不冻结韩方的利润分配。更为关键的是,这条由韩国人经营的公交线路的服务质量并不比仍然维系国有独资经营的其他公交线路更高明。相反,经过调整和改革,该市的另外几条完全国有的、在城市主干道运营的公交线路,却给公众以清新的形象,公众满意度颇高。最近,该条合资线路的服务质量有大幅度的提升,但不是因为韩国人良心发现,而是该市国有独资的公交集团公司干预的结果。其实,近年来,这种情形在其他自然垄断的公共生产和服务部门改革的过程中并不鲜见。(www.xing528.com)

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了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五个行业和领域,其中就包含属于“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的城市公共交通行业。而国有公交企业是我国城市公交行业的支柱和基础,担负着主要的公共交通任务,对全社会公共交通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国有公交企业的改革明显滞后且难以操作,进而制约着整个城市公交行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处理好国有经济控制力与引入非国有经济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国有公交企业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新的体制环境,就成为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