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实体经济带来巨大冲击,更使得全球资本市场走向“熊市”周期。2009年末,迪拜深陷主权债务危机。进入2010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由此引发了金融业界和经济学界对金融危机再次爆发、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受此打击,欧美和亚太股市再次出现暴跌,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价甚至跌破了净资产值,创出了次贷危机以来的新低。
金融危机是柄双刃剑,它是“危险”,更是“机遇”,它造成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动荡和实体经济的衰退,但它带来的资产价格下跌,估值降低却为跨国并购带来了机遇。受益于宏观经济的迅速复苏和人民币升值,金融危机为中国国有企业走出国门,低成本收购国外优秀企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事实上,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的跨国并购事件不断出现,中国铝业并购力拓矿业、中石油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中国五矿集团收购澳大利亚OZ矿业公司、中国电子集团并购冠捷科技等等都是其中的典型案例。(www.xing528.com)
国务院国资委在2006年12月18日公布的《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将中央企业调整和重组至80到100家,并培育出30至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这实际上为中国国有经济的发展确立了着力推动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做大做强的主基调。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国有企业必须具备全球化的视野。通过跨国并购,实现资本的低成本、高效率扩张,形成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是中国国有企业迅速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之下,从经济学理论上探寻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总结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跨国并购行为的特点,分析中国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的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