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外贸出口增长异常迅速,贸易顺差总额年均增长达到64%[8],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40%,2007年则达70%以上[9]。过高的贸易依存度使我们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时感受到了“切肤之痛”。2009年以来,中国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遭遇的贸易摩擦从纺织、轻工等低附加值产业向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业蔓延,从具体产品层面向产业政策、汇率制度等宏观层面延伸。从2010年开始,世界经济总体复苏,我国经济增长一枝独秀,外贸总值高达2.97万亿元,但贸易顺差显著减少。
造成出口居高不下的原因在于:
在宏观层面,政策导向推动出口不断增长。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以后,我国出口导向战略的设施疏通了管道、铺平了道路。我国政府出台的诸多有利国际贸易的政策,如出口退税、出口补贴、出口信贷、汇率制度、鼓励发展加工贸易等,都极大地帮助了企业不断扩大出口规模。
在中观层面,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产不稳,二产不强,三产不足”的深层次矛盾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出口是由投资派生的,过高投资率引发“生产过剩”和闲置资金无法通过低迷的内需解决,最终转向对外贸易,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可贸易品生产,并赢得世界“制造工厂”的称号。在外部不确定因素较多,全球主流消费向健康、节能、环保、低碳、个性化、智能化等方向转变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针对自身经济发展进行战略筹划,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战略产业成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我国只有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主动适应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在国际市场中掌握主动权。(www.xing528.com)
在微观层面,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差,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盲目扩张,出口虽多,但附加价值较低。多年来,我们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发挥低成本优势,逐渐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出口产品大部分处在价值链低端,处在“微笑曲线”(如图4)的加工组装部分,缺乏自己的研发、设计、自主创新和专有技术,“大而不强”一直是外贸出口的软肋。从图中可以看出,价值链两端的附加价值和盈利率极高,中段加工、组装、制造的附加价值和盈利率最低。高端环节获利占整个产品利润的90%~95%,低端环节只有5%~10%,甚或1%~2%[10]。2009年中国GDP总量是美国的1/3,但申请国际专利的数量仅是美国的1/6。中国8000个国际专利中,仅深圳华为一家企业就占1600多项,华为与中兴两个企业申请的国际专利占全国的27%[11]。因此,加快扶持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扭转“经济大国、创新配角”的被动格局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模式的关键。
图4 微笑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