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宏观、中观、微观政策的衔接及配合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宏观、中观、微观政策的衔接及配合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无论是协调关系,还是调整结构,特别需要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体制、机制、制度设计及政策安排建立起高度的协调性,能够相互配合、衔接,而不是相互掣肘、抵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别需要宏观、中观和微观政策的有机整合。同时,发展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落实好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准备金提取和代偿损失在税前扣除的政策。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宏观、中观、微观政策的衔接及配合

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处理一系列复杂的经济利益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与消费的关系,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关系,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外生拉动与内生拉动的关系,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增长与发展的关系,地区之间的关系,城乡之间的关系,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资源利用的代际公平关系,等等。而破解如此之多的经济利益关系又涉及十分复杂的经济结构调整,其中包括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消费、投资与出口结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及城乡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国土开发空间结构、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等等。能否处理好这些经济利益关系,关键是要调整经济结构。经济结构调整是处理好复杂经济利益关系的支撑力量。从经济结构调整看,则既有属于宏观层面的问题,也有属于中观(产业)层面的问题,还有的是属于微观层面的问题。所以,无论是协调关系,还是调整结构,特别需要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体制、机制、制度设计及政策安排建立起高度的协调性,能够相互配合、衔接,而不是相互掣肘、抵触。例如,作为中国经济结构失衡表现之一,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过低,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占GDP的比重过高。也就是说,拉动中国经济成长的“三套车”——消费、投资与出口,消费还只是一匹跛足前行的“病驴”,投资与出口则跑得太快,成了脱缰的野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别需要宏观、中观和微观政策的有机整合。

宏观政策上看,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必要的。通过收入分配政策(如补贴就业、所得税调整等),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水平是扩大消费的有效途径;通过调整出口补贴政策,可以改变出口结构(商品种类和地区),规避贸易摩擦;通过提高利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抑制投资冲动和资产价格膨胀,等等。但这些都属于治标之策。

在中观层面,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后进国家跟随式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通病,通过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等等。在产业结构政策中应大力推进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在实施产业结构政策的同时,应通过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同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组织合理化。该竞争的产业就鼓励竞争,建立起竞争架构;该适度集中的产业,则在起步阶段就着力规避过度竞争、一哄而起。传统产业也应当大力推进企业的并购重组,逐步建立起产业整合市场、集约增长的能力。应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节能降耗;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推动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应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社会责任。同时,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努力把我国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这是跳出我国经济长期以来靠模仿、跟进式的传统产业投资拉动的怪圈,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催化、拉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优化,同时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和绩效的根本途径。(www.xing528.com)

在微观政策层面,则应当把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自主品牌、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产品作为政策着力点。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缺乏核心技术、贴牌生产、拼资源、拼人力的国际资本“打工仔”形象,才能提高我国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从源头上减少经济增长和发展成果的外溢,真正实现民富国强。应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减少、简化行政审批,坚决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中小企业贷款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同时,发展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落实好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准备金提取和代偿损失在税前扣除的政策。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