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型解释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型解释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社会难以满足这一需要之间的矛盾,但这一主要矛盾已经或正在发生转型。归结起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虽然从总体上说仍然是落后的社会生产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但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社会主要矛盾正在从社会私人物品生产难以满足人民需要这一矛盾主要方面向社会公共物品供给难以满足人民需要这一新的矛盾主要方面转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型解释

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由多种类型、多种层次构成。“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12]“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13]人的需要包括三个层次:物质、文化政治;其中物质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14]人的需要,不论是物质需要还是文化、政治需要,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条件相联系,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脱离具体条件的抽象、空洞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发展经济,解决人们基本的温饱问题是当时社会面临的最主要矛盾。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人民群众维持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质资料已基本得到满足,物质需要也因此呈现多样化发展。从需求的内容来看,在基本满足维持生存和发展所需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资料之外,人们对物质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更加关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会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在需求的主体方面,社会分工下不同职业带来的收入差距造成国民内部分化出不同阶层,并产生不相同、甚至矛盾的需要。一般来说,高收入者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下,往往更注重娱乐、安全、尊重、参政等文化、政治层面的需要,而中低收入阶层的人们则将关注的重点落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与物质生活紧密相关的需要。再从需要的地区来看,受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的影响,人们的需要也呈现不同的趋向。在欠发达地区人们仍主要关注基本物质需要的满足程度,而发达地区则倾向于更高层次的社会需要。人们的需要呈多元发展态势,并且不同主体的需要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相互转变。

中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社会难以满足这一需要之间的矛盾,但这一主要矛盾已经或正在发生转型。

实际上,可以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社会对私人物品的供给难以满足国民对私人物品需要之间的矛盾;二是社会对公共物品的供给难以满足国民对公共物品需要之间的矛盾。

私人物品是指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以盈利为目的而进行生产和交换的产品。排他性和竞争性是指一个人获得了某种物品的使用权利就会排斥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权利;若他人也要使用或消费该物品,就意味生产成本的增加。公共物品是相对私人物品而言,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产品是指私人部门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而主要是花费纳税人的税款,由公共权力部门提供并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产品或服务。公共物品供给的高效与公平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条件,其三个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公共选择。非排他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无法阻止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或者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才可阻止;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不会给其他消费该产品的人造成任何损失,不会影响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从生产者的角度看,即其生产成本不会因消费者的增加而增加;公共选择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公共物品在供给与消费上均具有一定的整体性,不会因消费者的个性需要而轻易做出改变。公共物品一旦确定,便具有普遍强制性,公众均要接受。典型的公共物品如军队、警察、公园、绿地,也包括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框架、制度安排等。(www.xing528.com)

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都属于国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只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国民对二者的需求程度有所不同。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阶段,国民的需要主要体现在私人物品上;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阶段,对私人物品的数量需要降低,转而追求私人物品的质量,同时更加关注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这种规律已经被主要先行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所证明。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刚从计划经济中走出来,国民的生活状况可以用一个“穷”字来形容,国民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即对私人物品的需要极为旺盛,而社会对私人物品的供给却难以满足这种旺盛的需求,因此,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要矛盾主要表现为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私人物品的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难以满足这种需求之间的矛盾。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并取得骄傲成绩,“落后的社会生产”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私人物品供给不能满足国民需要的矛盾已经根本缓解,私人物品的极度匮乏已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社会主要矛盾中私人物品供求矛盾得以缓解,却催生了新的矛盾,即所谓“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改革开放30年以来,若仔细观察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不难发现社会中众多不和谐因素均可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框架下解释,但主要不是私人产品供给难以满足私人物品需要造成的矛盾,而是现阶段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不适应社会对公共物品的需要使然,特别是作为公共物品重要组成部分的、适应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政策框架、制度安排的缺失造成的结果。

归结起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虽然从总体上说仍然是落后的社会生产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但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社会主要矛盾正在从社会私人物品生产难以满足人民需要这一矛盾主要方面向社会公共物品供给难以满足人民需要这一新的矛盾主要方面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