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基础在微观。这就特别需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有利于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氛围,并提供相关激励与约束统一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框架,使企业对中国经济新的发展理念、秩序及规则等有充分的认知,并能够采取正确的行动。
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到来,民营企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期。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民营企业发展在理论依据、法律保障、政策支持等方面不存在任何障碍,结构调整与优化,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要依靠民营经济,以负面清单管理为主要特征的政府管理经济方式方法的变革将使民营经济直接受益,国有经济深化改革也将为民营经济参与垄断行业发展创造充分的条件。外资经济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垄断利润减少的条件下可能出现部分退出中国市场、弱化对华产业控制态势,这无疑对民营经济的成长、壮大更加有利。中国民营企业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为此,一是要使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和实力不断提高,在企业信仰、企业理念、研究开发与技术进步、品牌孵化、精细精准生产服务、产品质量与安全、企业组织管理等方面学习借鉴外资企业先进经验,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战略实施过程中做大做强,让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赢得全世界尊重的目光。二是民营企业家应该充分认知国情与世情,提升战略思维能力。例如,关于国有经济及国有企业,希望民营经济应该看到,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标识,国有经济承载全民福祉。在当代的全球博弈中,国有企业说到底是国家企划事业,涉及中国的“身家性命”,国有经济作用空间及其存在的领域几乎是后发国家和若干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共同的情形。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国有经济的全面深化改革,国有经济将扮演好其应该扮演的角色,并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全社会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基于这样的战略思维,民营企业应该选择与国有经济合作共赢而不是相反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在国有经济、外资经济、民营经济的“三国演义”中自我壮大。据此,按照全面深化改革部署,传统上一直由国有经济控制的自然垄断行业及资源垄断领域将吸引民营企业以包括公私合作(PPP)在内的多种混合所有制形式进入,民营经济也应该视此为一次历史性的机遇而不能视为所谓的“陷阱”。
国有企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力量。作为微观经济基础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则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在不断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础上回应国民的福祉诉求,同时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发挥好引领作用。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着力点是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www.xing528.com)
根据《建议》的要求,无论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要积极参与到实施“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建设制造强国的行动中来,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都应该积极融入国家工业强基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都应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