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其对宏观经济平衡的影响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其对宏观经济平衡的影响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在对单个资本运动考察的基础上,研究互相交错、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即社会总资本的运动,阐释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条件的研究,从物质资料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分析入手,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总量均衡、结构均衡的内在机理。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其对宏观经济平衡的影响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在对单个资本运动考察的基础上,研究互相交错、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即社会总资本的运动,阐释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为此,马克思把全社会的经济抽象概括为生产资料生产部类(第Ⅰ部类)和消费资料生产部类(第Ⅱ部类),分析两大部类生产出来的社会商品总和(W=C+V+M)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通过两大部类内部及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实现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的问题。

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条件的研究,从物质资料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分析入手,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总量均衡、结构均衡的内在机理。即只有社会经济的基础部分——物质资料(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供求数量及结构平衡,整个国民经济才能稳健运行,实现增长与发展。

这与西方经济学的宏观经济理论存在明显的差别。西方经济学的宏观经济理论同样特别关注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但不是以物质资料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作为分析因素的。影响社会总供给的因素被认为主要包括社会消费供给、社会储蓄投资供给、政府的财政收入、信贷存款、进口数量及资本流出;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因素主要有社会消费需求、社会投资需求、政府的财政支出、信贷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出口数量及资本流入等。(www.xing528.com)

可以发现,虽然马克思的主旨是从社会资本再生产能否顺利进行的角度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波动和危机的必然性,但却提供了一种从实体经济,特别是物质资料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关注宏观经济结构平衡的独特视角。在马克思的平衡公式中虽然抽象掉了非物质生产领域、政府财政收支、银行信贷、进出口、国际资本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但显而易见的是,只有围绕物质资料生产这样一个核心建立起宏观经济的结构性均衡,宏观经济的稳定才有坚实的基础。反之,如果过分强调受多元因素影响的宏观经济总量平衡而不是结构均衡,侧重于总量管理而不是结构管理,就很容易习惯性地从政府财政收支、银行信贷、进出口、资本国际流动等非生产因素上来调节宏观经济运行。鉴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常态是有效需求不足,政府的宏观经济调节很自然地从供给管理转向需求管理,热衷于通过政府负债、信贷及金融创新、依赖外资等方式扩大社会总需求。其后果则是饮鸩止渴、不能自拔。这已经为拉美陷阱、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所证明。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是围绕物质资料供给与需求展开的,侧重于结构调整、供给管理的宏观经济学,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规律,对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调适,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续写中国经济奇迹新篇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