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低碳城市的空间价值导向

低碳城市的空间价值导向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快速向外扩张已经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冲击,追求城市规模效益和土地经济的空间价值取向,已经遭到来自自然界反作用于人类的灾难性打击。

低碳城市的空间价值导向

1.GDP 增长导向的城市空间扩展转向“低碳增长”的空间扩展

追求经济总量增长下的GDP 评价标准,成为当前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但是,这种明显粗放型土地增长方式,已经表现出“高消耗、高排放、不循环、低效率”等经济问题。传统GDP核算缺乏环境因素考虑,并未涵盖自然资源消耗成本、环境恶化损失成本,而是依托土地的市场经济,提供优惠土地供给政策,扩大内需,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城市土地扩张。城市经营土地的相关经验数据表明,土地供应量增加1 个百分点,土地收益就增加29.41 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城市经营土地对GDP 的贡献率很大,因而城市空间发展上也注重外延扩展的速度,规避了生态环境能源消耗问题。从我国改革开放对城市建设的关键作用的表现来看,在土地和建筑的商品化和市场化浪潮下,推进了产业转型和地方房地产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一定意义上加速了城市空间低效蔓延式的外围扩张。

发展是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低碳发展是从科学发展观层面对发展内涵的诠释,是人们对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的总体看法和价值导向。不同的价值观决定着人们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城市经济活动强势的时代背景下,建立低碳与城市空间增长的语境是相互矛盾的。然而,从城市与环境共生的绿色视域范畴,寻求低碳增长的发展模式已是气候变化时期,自然赋予人类的抉择。城市空间扩展要转向集约、高效、注重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低碳增长模式。

2.外延式空间扩展转向紧凑高效发展模式

近年来各级政府以开发区、大学城等建设模式形成的郊区蔓延现象较为严重,城市的发展表现出,一方面是快速实现土地城市化,表现为在二维空间上推进城市土地的“表面扩张”;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外延式发展,城市功能也进行调整,表现为功能单一化,空间内涵缺失。透视我国近40年的城市建设成果,城市化成果是显著的,而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影响也非常巨大,甚至有些生态问题是无法补偿的。一味追求“空间增长”,注重城市规模“量”的增加,而忽视增长背后“空间成长”环境质量的提升的价值取向,已经遭到了来自“自然界”的警示。全球碳排放量迅速增加,导致气候变暖,这与城市无节制扩张,破坏生态碳汇体系有一定关系。

这表明城市空间采用紧凑高密度发展与低密度蔓延发展,对城市整体碳排放影响非常大,尤其表现在城市土地蔓延对私人交通流量增加明显。新加坡国立大学萨维库教授等学者,通过对世界12 个都市的碳足迹分析表明,低密度蔓延导致职住分离而带来的交通碳排量非常大,诸如伦敦洛杉矶、首尔等城市的私人交通碳排放平均已达到40%以上(图7-4)。该研究表明城市空间增长模式对碳排放影响非常大,北京虽然与其他国际城市比较而言,目前私人交通碳排放最少,但近年来国内城郊“类新城”现象增多,大城市职住不平衡趋势加剧,城市扩张引发的私人交通有上升趋势。

(www.xing528.com)

图7-4 大都市低密度蔓延引发私人交通排放量的比较

诚然,我们需要寻求有别于传统粗放型开发式的增长模式,要建构低碳增长的引擎驱动力,探索低碳增长模式下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技术的进步,固然能促进城市碳排放量的减少,然而国际经验表明,缺乏“增长管理”模式下的城市空间发展,技术发挥作用的效用性是有限的。因此,寻求低碳增长模式下的紧凑高效型城市的构想和规划是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大量的城市实践证明,城市空间结构与能源效率有密切关系,为此从城市空间结构框架内,构建城市空间要素与碳排放之间多维的考量对比关系,有助于指导城市紧凑、节能、高效发展,迈向低碳、多样并充满活力的城市发展进程(表7-4)。

表7-4 “低碳增长”模式下的城市空间要素与预期目标

3.城市土地盲目扩张转向关注城市空间环境绩效

城市用地规模的变化是城市空间布局和结构变化的综合反映,它直接或间接地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人口以及环境有密切关系。近40年来在城市化快速推进下,城市土地粗放利用,资源消耗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从城市化发展指标体系审计城市生态环境的实践来看,两者之间呈现交互耦合关系。例如,李静等学者对大连市城市化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下降。城市快速向外扩张已经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冲击,追求城市规模效益和土地经济的空间价值取向,已经遭到来自自然界反作用于人类的灾难性打击。世界城市的发展,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早期为追求“绿色健康”,霍华德(Howard)倡导“田园城市”以及克拉伦斯·斯坦因(Clarence stein)提出建设“美国新城镇”的观点,都是出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身心健康为实践基点。尽管我们国家城市化背景与国外有很大的差异,但追求一个充满生态健康并具有选择机会的城市,是创造一种符合社会全员利益的空间价值。一个城市的生态协调度与城市环境质量是成正比的,把城市“空间环境绩效”的优劣作为评价城市发展的考量,是创造和开发全面意义的低碳生态城市空间最有意义的价值取向,也是气候变化时期的城市空间生态环境认知。虽然与国外的城市环境绩效研究范围和层次相比,国内的环境绩效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存在诸多的不足,但基于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城市环境绩效研究是探索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基础,也是有力推进健康城市化的保障。因此,将城市化发展的各项指标与城市生态环境指标之间建立交互的绩效考核体系,有助于在健康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促进城市与自然的生态和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