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生态足迹估计
5.1.1 甘肃省能源消费账户
甘肃省的能源消费账户在本节中主要选择以下几个作为代表,例如:电力、焦炭、汽油、煤油、原煤、燃料油、原油、天然气。在计算中先利用各种能源的单位重量发热量将消费量折算为热量,再利用世界上单位化石能源地面积的平均发热量为标准,将当地能源消费所消耗的热量折算成一定的化石能源地面积。
表4-11 甘肃省能源消费账户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甘肃省2012年人口为2578万。
表4-11根据国家统计局收集甘肃省2012年能源消费品种中的原煤、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电力的总消费量。为了计算各消费品种对应的人均生态足迹,需要用计算公式:折算系数/全球平均能源足迹×总消费量/相对应年份的甘肃省人口总数,并对能源品种进行生产性土地面积类型分类,其中原煤、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地,而电力属于建设用地。从表4-11中可以看出,原煤和原油的人均生态足迹比较大,而煤油和燃料油的人均生态足迹比较小。我们还能够清楚地看到原煤的人均生态足迹与其他的能源品种的人均生态足迹差别很大。这样能源的消费结构与甘肃省的产业布局有很大的关联性。对于表中的全球平均能源足迹和折算系统是参考相关论文中的数值。
5.1.2 甘肃省生物资源消费账户
表4-12 甘肃省生物资源消费账户
数据来源:《甘肃省统计年鉴2013》。
表4-12依据《甘肃省统计年鉴2013》收集生物资源消费账户中粮食、油料、棉花、烟叶、蔬菜、肉类、水产品等的年消费量,根据计算公式:年消费量/全球平均产量/相对应的甘肃省人口总数,得出人均生态需求。从表4-12中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粮食和肉类的人均生态需求比较高,其他的人均生态需求相对比较低。对生物资源消费账户进行分类,按生产面积类型可以分为:耕地、林地、牧草地和水域。其中粮食、油料、棉花、麻类、烟叶、蔬菜属于耕地,水果属于林地,肉类、奶类、羊毛、蛋类属于牧草地,而水产品属于水域。
5.1.3 甘肃省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汇总对比
表4-13 甘肃省生态足迹汇总
续表
表4-13中的人均生态需求是从表4-12中得出来的。利用计算公式:人均生态需求×均衡因子,最后得出相对应的人均生态足迹。从表中的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到耕地、牧草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化石能源地的人均生态足迹;并通过对比它们之间的数据大小,可以得到化石能源地的人均生态足迹处于较高的水平,紧限其后的是耕地的人均生态足迹,并且与化石能源地的人均生态足迹有较大的差距。而水域和林地的人均生态足迹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些数据的得出,联系甘肃省内的产业结构状况和消费情况,很容易得出相似的结论。
表4-14 甘肃省生态生产性土地供给
表4-14中的数据依据国家统计局收集的生态生产性土地供给面积中粮食、油料、棉花、烟叶、蔬菜、肉类、水产品等的年产量。根据计算公式:年产量/全球平均产量,得出相对应的供给面积。粮食、油料、棉花、麻类、烟叶、蔬菜供给面积类型属于耕地,而水果属于林地,肉类、奶类、羊毛属于牧草地,水产品则属于水域。经过对比可以看到粮食和肉类的生产性土地供给面积较高,而烟叶和麻类的生产性土地供给面积较低,并且从对比中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差距也比较大,联系甘肃省内的生产状况和经济发展的趋势、产业结构等很容易得出答案。
表4-15 甘肃省生态容量
表4-15中的数据是根据表4-14得到的供给面积,运用计算公式:供给面积/甘肃省相对应的人口总数×等量化因子,最后得出人均生态承载力。根据得出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耕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19034247公顷,水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006226429公顷,牧草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145421901公顷,林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016436852公顷,建设用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化石能源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45995927公顷。进行分析得出:化石能源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比较高,耕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次之。根据甘肃省的产业结构和各种产业的分布状况等分析,可以清楚理解各种土地类型的人均生态承载力。(www.xing528.com)
表4-16 甘肃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比较 单位:公顷
表4-16中的数据是表4-14和表4-15中数据的综合,通过计算得出相对应的土地类型的人均生态状况。分析可以得出,林地、水域处于人均生态盈余,而耕地、牧草地建设用地和化石能源地处于人均生态赤字。总的生态类型从最后的合计里面能够看出甘肃省处于生态赤字状态。
5.2 数据分析
经过上述各表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可以利用的数据结果,从表4-16的甘肃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土地类型中的耕地处于生态赤字,查阅表4-12的甘肃省生物资源消费账户可以看到,粮食、油料、棉花、麻类、烟叶、蔬菜等属于耕地的土地类型。耕地土地类型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也就表明了甘肃省人民对这些产品的消费量大于这些产品的产量。由于甘肃省出现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等不适合农作物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土地的生产力下降,收获的农产品的产量便处于较低的水平,也就清楚地表明了生态赤字。结合甘肃省的经济环境和地理环境我们可以清楚了解,由于甘肃省处于黄土高原地区,那里的土壤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还有甘肃省降雨量很少,常年处于干旱状态,水利条件设施也不能满足要求等,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了甘肃省的耕地类型中的一些产品的产量处于较低的水平,满足不了甘肃人民自己的消费,所以需要从其他地方购买。这就造成了耕地处于生态赤字的状态,为了改变耕地土地类型的生态赤字状态,需要甘肃省作出一定的努力来改变这种不利于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
从表4-16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牧草地和建设用地也处于生态赤字的状态。查阅表4-12可以找到:肉类、奶类、蛋类等生产面积属于牧草地类型,结合甘肃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由于甘肃省不适合放牧等条件,所以导致肉类的供给量有限,奶类和蛋类的情况也是如此。这种情况导致了甘肃省在牧草地方面的土地类型中人均生态足迹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也就造成了生态赤字。
从表4-16中可以看出土地类型中水域和林地的人均生态足迹小于人均生态承载力,即处于生态盈余的状态。查阅表4-12和表4-14可以看出水产品和水果的产量大于消费量。
通过对表4-16的分析,化石能源地是造成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查阅表4-11我们可以看到,生产性土地类型中属于化石能源地的有:原煤、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天然气、燃料油等。这些都是能够提供动力的产品,因为甘肃省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中,对于能源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能源产品是提供动力的,一个省的经济发展得越快就越需要足够的动力来保障,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为主,这就需要较大的生产性土地面积;电力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较小的比重,环境污染加剧导致化石能源地面积增加,而由于森林面积的减少,净化化石能源所带来污染的能力就大大地减弱了。而且化石能源地转化为生态面积占据的比例也较高。
通过上述数据的运算,最后得出甘肃省的生态承载力状况为:甘肃省现在处于生态赤字。从土地类型方面来看:耕地、牧草地、建设用地和化石能源地处于生态赤字,而水域和林地则处于生态盈余的状态。
进而通过详细的数据比对,我们可以发现,耕地、水域、牧草地、林地的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差别不是特别大,在进行一定的调解之后,会缩小差距。而化石能源地的生态赤字特别严重,这需要引起甘肃省的重视,为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需要作出足够大的努力。
5.3 甘肃省产业转移分析
5.3.1 主要工业产品的数据收集
通过对甘肃省主要工业产品数据的收集,目的是分析2003—2013年的工业品的产量趋势,根据产值的趋势变化,运用产业增加值的方法判定甘肃省是否发生了产业转移(表4-17)。
表4-17 2003—2013年甘肃省工业品产量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5.3.2 工业产品数据分析
图4-17是为了更加清晰地反映出工业品随年份的产值变化,便于我们得出结论。
图4-17 2003—2013年甘肃工业品的产量
从图4-17中的线图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水泥的产量一直处于快速的增长状态;而钢材在2005年以后的增长趋势更加明显;生铁和机制纸及纸板的产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粗钢在2005年后有明显的增长趋势。由产业集中度模型的分析方法得知,产量的大幅度增加是由于产业转移的原因。然而对于这些工业品来说大部分都需要消耗能源产品,如焦炭、原油等,这些能源产品属于化石能源地。从上面的分析能清晰地看出,甘肃省处于生态赤字基本上是由化石能源地造成的。所以,这些产业转移给甘肃省造成了很大的环境压力。
5.4 小结
我们通过对甘肃省生物资源消费账户、能源消费账户、生物资源产量等数据的收集,应用生态足迹的方法对甘肃省的生态承载力加以研究。通过得出的研究数据,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甘肃省处于生态赤字状态;换句话说,甘肃省的环境也遭受到了破坏,以这样的状况发展下去,生态资源将面临枯竭的状态,环境污染的状况将不断地加深。而从一些工业品的产量进行分析,运用产量集中度模型分析方法得知,甘肃省承接了产业转移,为了甘肃省今后的发展,在自身生态承载力面临较大威胁的时候,对产业转移方面需要做充分的考虑。产业转移可以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也同样带来了环境问题,使生态赤字问题更加严重。对面临的所有问题,需要用照顾全局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供一些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对于甘肃省的能源消费来说,甘肃省的能源消耗,产生的SO2、NO2、CO2和烟尘的量将大幅度增加,这些污染性的废气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增加了甘肃省的生态承载压力。甘肃省的工业大部分以原料业、加工业为主,在这些行业下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都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固废物,并且能源消费量非常大;由于甘肃省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耗所产生的问题严重,使甘肃省面临巨大的生态赤字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