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建立全程废物回收处理模型
ISO 14000体系注重的是对整个环境管理过程的控制,一方面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另一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模式。因此,企业实施ISO 14000标准的对策之一就是构建全程废物回收处理模型。
图1-7所示为全程废物回收处理模型的结构图。废物源指的是企业产品在生产、进入流通市场和报废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回收途径是指回收利用废物中有价值的资源的技术方法;回收中心是指回收利用废物的企业,也可以是产生废物的企业本身。但笔者建议协同其他企业进行回收工作,这是设计本模型的目的之一。
本模型分为独立模型和协同模型。独立模型在我国的成功例子比较多,因为从可操作性上看,企业回收处理自身产生的废物更容易实现。但是,随着国内对回收利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企业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协同模型将会是未来回收处理废物的主要方向。实现本模型需要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废物回收观念。
包括个人、家庭和企业在内,国内处理废物的主要途径是直接进入清运渠道,中间缺少了回收处理的过程,这种两点式的单线程处理方法在国内已经形成定式。单单依靠清运处理废物,一方面造成了可利用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废物中的重金属或化学物质容易给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在实践该模型前,先树立废物回收观念很有必要。在这方面,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多组织企业分享国内外回收处理废物的成功案例,推广介绍回收处理废物的方法。
(2)建立全程监督机制。
由于原材料采集和产品流通的发生区域比较分散,不像生产过程是发生在某个集中区域内,所以在原材料采集和产品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在单位空间上的影响很小,往往被企业和公众忽略。即便如此,这种污染的长期积累也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政府在监督企业的污染行为时,不应该仅仅从末端污染着手,还应该组织各个有关部门针对所负责的过程进行监督工作。
(3)通过生产线逆推建立企业协作系统。
协同模型的建立需要企业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但是信息的不对称往往会造成企业之间的合作效率大打折扣。尤其是在技术方面,如果双方缺乏技术上的交流,很难发挥各自技术上的优势,就无法将合作方的生产方法转换为自身的回收处理途径。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生产线逆推的方法解决该问题,从产品推导到原材料的组成,然后建立企业间的映射关系,从而促成企业协作系统的建立。
(4)改进计算回收处理成本和周期的方法。
制约回收处理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成本和周期。目前国内缺少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大部分企业仅仅简单地依靠会计手段核算成本和计算周期,没有通过总结规律引入数学方法。在这方面我国学者李劲和王华有其独特的见解,他们在《多制造厂生产过程衍生废物回收处置模型构建》一文中建立了计算回收处理废物的优化公式,通过该公式可以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迈上一个台阶。
图1-7 废物回收处理模型
类似于该模型的回收处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成功的先例,以青岛市13家企业为例,涉及行业包括矿业、化工、电气和制药等,这些企业之间采用类似协同模型处理和回收废物,在模型中他们既可以是废物的制造者,也可以是清运和回收中心,只要废物中的可利用资源能够达到最大的利用率,缩小企业的总成本,两者就能够形成一个可循环、可逆转的产业链。表1-10所示即为这些企业主要工业废物综合利用途径的资料汇总。
表1-10 青岛市主要工业废物综合利用途径汇总
续表
4.2 建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机制
环境会计制度之所以能够对ISO 14000认证起到积极的作用,原因在于环境会计是通过货币金额的直观形式来明确显示实施环境措施需要多少成本和通过环境措施获得什么样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这些直观的数据将环境管理建设工作划分主次;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很好地衡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控制好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此外,如果能够将这些信息向企业所有参与者、政府部门和消费者公开公布,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内部施行环境管理体系一体化的进程,还起到了社会公众对其进行监督纠错的作用。可见,建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机制是很有必要的。(www.xing528.com)
但是,环境会计在我国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才引入环境会计理论。一开始,并没有在会计学界传播开来,仅仅体现在社会责任会计中。90年代以后,伴随着政府高度关注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观念渐入人心,我国才开始了对“绿色GDP”的研究,从而延伸到环境会计理论体系。1994年,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并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进而从客观上要求我国建立环境会计体系,实现生态经济发展的目标,以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目前,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不足有:①不同行业间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显著差异,通常是重污染行业企业披露质量相对较高,许多非重污染行业企业披露质量低,甚至无披露;②信息披露不公允,选择性披露现象普遍;③披露不充分、不完整;④披露内容散乱、不规范、不统一,缺乏可比性;⑤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可靠性差,披露的定性信息多,定量信息少,定量的财务信息更少。笔者认为,建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体。
针对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不愿意、不活动、不活跃的现状,我国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第一,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法规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明确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标准。第二,通过环境立法和普法,倡导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等社会趋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全社会保护环境创造强大的社会压力。积极实践环境保护,促使企业积极参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高披露水平。第三,鼓励企业积极主动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给予税收优惠、贷款优惠、环境奖励等激励,提高披露质量;对非法披露的企业处以罚款;对于违法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给予查封、整顿、冻结贷款、限制上市、融资等经济行政方面的处罚,促使企业依法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2)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合理地决定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目前,环境资产、环境权益等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瓶颈。美国、日本和欧洲,环境法规和《企业环境会计准则》要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以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和环境政策为主。因此,我国在构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时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环境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理论研究领域缺乏实质性突破的情况下,企业只能要求先披露环境成本、环境负债、环境政策和环境绩效。在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取得实质性突破后,应逐步扩大披露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不脱离实际,有利于实践,又能保证信息披露的可靠性,达到披露的目的。
(3)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
鉴于当前环境会计理论研究没有解决环境资产、环境权益等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瓶颈问题,无法用简单可行的方法进行计算,因此,环境会计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可以采用定量披露与定性披露相结合的方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第一,随着理论研究的成熟,要求企业采用定量的货币信息披露方法来计算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及相关信息。第二,要求企业定量披露环境活动及其绩效信息,如环境资源消耗、废物排放、环境保护设备和技术能效提高等,难以量化的要求企业以定量方式进行披露。第三,对环保信息、企业环境管理目标的制定、环境政策、改善环境管理措施和环保活动的社会影响(包括获得的社会评价)企业应定性披露。
根据上述分类结果,借鉴国际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成功实践经验,中国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相应的方法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第一,通过企业网站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第二,通过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第三,通过定期财务报告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主要是财务报表附注)。第四,通过定期环境信息披露,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在这些方面,日本在ISO 14000认证前后使用环境会计的成就值得借鉴。日本企业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包括建立环境对策部门,以环境管理的优缺点作为评价企业绩效的主要指标,实施绿色采购、参与或主持环境管理会议,实施环境会计。日本的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可以直接提供环境报告信息;同时,环境会计和环境报告也满足企业环境绩效的计量、评价和披露的需要,实现外部化。在企业内部进行沟通和环境教育,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此外,企业纷纷响应日本政府对环境会计的呼吁。2000年,环境部对1170家上市公司和1519家非上市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使用环境会计的企业超过350家,其中上市公司占17.3%,未上市企业占10.1%,还有34.2%的上市公司计划引入环境会计。此外,根据环境部的调查,已有160多家企业以环境报告的形式发布了环境会计信息,559家企业向部分人披露了环境会计信息,其中27%为上市公司,16%是非上市公司。
4.3 在ISO 9000基础上申请ISO 14000认证
(1)实现两套体系兼容一体化。
为了实现两套体系之间的兼容性,ISO 早已建立了一个协调工作组,即TC 176/TC 207。并通过制定两个委员会都适用的内部管理的战略纲要,使得TC 176和TC 207能够实现战略策划上的合作,在文件制定过程中,通过阶段性的磋商和交流,制定了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实施指南,而且在各自的领域协商建立了对应的联络机构。“这个标准(ISO 14000)与ISO 9000系列质量管理标准运用了相同的管理体系规则,各个组织应选择利用现有的针对ISO 9000系列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作为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是负责制定ISO 14000标准的ISO 技术委员会TC 207明确提出的观点,而且ISO 14000系列标准中也多处提出要求与原有管理体系兼容。例如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ISO 14001标准“前言”中指出:“本国际标准与ISO 9000系列标准拥有共同的管理体系原则。组织可选定使用一个与ISO 9000系列相符的现行管理体系,作为其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确立本国际标准中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不必独立于现行的管理体系要素。在一些情况下,对现行管理体系要素加以修改,便可适合本国际标准的要求。”
第二,在“附录A(提示性的)规范的使用指南”中关于:“A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一节也指出:“这些文件可以并入组织实施的其他体系之中。不必搞成专门手册的形式。”在“A4.5文件控制”一节中也强调:“不管怎样,组织应把主要注意力放在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和环境表现上,而不是烦琐的文件控制系统。”
第三,在“附录B(提示性的)ISO 14001与ISO 9001之间的联系”中,以列表形式明确表示了ISO 14001与ISO 9001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广泛的技术对应关系。并指出:“进行这一对比的目的,是向已经采用了其中一个国际标准,可能还希望两个标准均采用的组织展示他们的可结合性。”
第四,在《ISO 1400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中4.3.3.2一节“环境管理体系的协调和一体化”中也强调:“为了有效地管理环境事务,对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设计或修订,应做到有效的协调,并与现行管理体系要素一体化。”
从这四个方面来看,ISO 14000系列标准多次强调了与ISO 9000体系的兼容和一体化,两者兼容的可行性显而易见。
(2)避免独立认证实施ISO 14000。
独立认证实施ISO 14000,将会造成认证费用大大提高,打击企业认证ISO 14000的积极性。实际上,大部分通过ISO 14000认证的企业都已经获得了ISO 9000认证。但是,不管是认证实施ISO 9000体系或是认证实施ISO 14000,都必须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企业不对原有管理体系的资源加以利用,将会大大增加认证的费用。这样一来,企业认证ISO 14000的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导致ISO 14000的认证工作进展缓慢。其实,无论是ISO 9000还是ISO 14000,这两个管理体系均是应用在同一个生产过程中的。而在同一个生产过程中,如果分开设立两套职能不同的管理人员,很有可能会造成互争资源、政令不一的现象,从而导致管理效率大打折扣。所以,将两套管理体系的有关部门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互享资源,一方面又可以使每个员工发挥其最大的效用,避免人力资源浪费。
(3)培养承诺对象一体化的价值观。
企业在认证实施两套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不应该将两者所承诺的对象分离,将他们绝对化。虽然ISO 9000强调的对象是购买产品的消费者,而不是所有社会公众,但是理论上消费者已经包含在社会公众当中。从营销学上看,任何具备购买能力的社会公众都是潜在的消费者,促使公众购买企业的产品是市场营销人员的职责,客观上社会公众是否转变成产品的消费者并不决定承诺对象是否分离。就像实施ISO 9000和ISO 14000一样,都是建立在长远的战略目标上的,未来的消费趋势必将是越来越强调产品质量和绿色消费。所以,培养承诺对象一体化的价值观,是企业通过管理体系实现长远发展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