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钢铁行业实证分析:节能减排之路

中国钢铁行业实证分析:节能减排之路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效率问题,要选取多个指标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反映节能减排的实际效果。指标体系既要有利于决策,又要便于理解,所以在构建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时,要遵循以下原则。本文选取当前钢铁行业就业人数的年鉴作为劳动投入指标,单位为人。因此,钢铁企业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必须考虑达到国家节能减排标准。

中国钢铁行业实证分析:节能减排之路

5.1 指标选取的原则

通过设定一定的指标可以将事物间的内部规律及内部联系以较为简单易懂的方式表现出来。对于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效率问题,要选取多个指标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反映节能减排的实际效果。指标体系既要有利于决策,又要便于理解,所以在构建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一定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具体指标能够较真实地反映该区域的发展状态、各系统和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能充分反映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内在机制。另外,每一个指标的含义必须规范,设计得有意义,能够从某一方面对整体的测评起到作用,这样才能保证指标设计的科学性、标准性,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2)整体性原则:钢铁行业作为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涉及资源、环境、劳动人口、经济状况等多重因素,所以其指标体系既要有反映资源、人口的指标,又要有反映生态等环境系统的发展指标,还要有反映系统内子系统间相互协调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的指标。

(3)简便易行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注意可操作性,否则指标体系的建立就没有意义。指标应选择信息量大、概括性强、可收集性和统计性强的数据,充分考虑数据采集和指标量化的难度,并尽量选择现有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在选择指标时,还要注意避免指标之间的重叠和重复,尽量减少和避免指标之间的共线性。

(4)动态与稳定相结合的原则:产业在发展变化的同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该指标体系应完整反映节能减排效率的发展现状,即其建立应兼顾动态性和稳定性。

5.2 指标的选取

(1)投入指标。

①原材料投入:铁矿石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其供应的变化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因此本文选择铁矿石作为原材料的输入指标。考虑到钢铁工业的生产特点和获得铁矿石的途径等因素,该指数是从国内铁矿石产量和铁矿石进口量之和得出的,单位为万吨。

②能耗指标:钢铁工业是一个高耗能行业,其能耗不容忽视。在钢铁工业的能源消耗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钢铁工业消耗量最大的三种含碳能源。因此,本文选择它们作为能耗指标,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的“标准煤能源转换参考系数”,将上述三种能源统一为标准煤形式,单位转换为10000吨标准煤。

③资本投资:钢铁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从建厂到生产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本文选取国内学者大多使用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作为输入指标,数据来自历年《钢铁工业年鉴》和《省级统计年鉴》,单位为亿元。

④劳动力投入:《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收录了钢铁工业劳动统计。本文选取当前钢铁行业就业人数的年鉴作为劳动投入指标,单位为人。

(2)产出指标。

①经济产出:本文选择经济产出作为产出指标,具体选取《钢铁工业年鉴》中的工业总产值,单位为亿元。

②低碳产出:钢铁行业作为我国典型的“三高”企业,在面临如何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压力。因此,钢铁企业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必须考虑达到国家节能减排标准。本文主要从低碳的角度来探讨钢铁工业的技术效率水平,将低碳因素引入模型,选择排放作为低碳因素,引入投入产出模型。由于“年鉴”中没有排放数据,但排放量与各种基于碳的能源密切相关,因此本书使用钢铁工业的基于碳的能源消耗测量来测量排放,单位为万吨。具体公式为:排放=碳能量消耗×碳转化系数×气化系数。其中,含碳能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碳转化系数为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制定的0.67,气化系数为3.67。

综上所述,针对钢铁工业的特点,对影响钢铁工业投入产出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总结,根据指标体系选择的系统性、综合性和操作性原则,钢铁工业投入产出效率指标选择如表1-2所示。

表1-2 钢铁行业投入产出效率的指标选择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和IFIND金融数据终端。(www.xing528.com)

5.3 数据的分析与总结

本文采用的数据是2000—2012年间的钢铁工业数据。具体来源有《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和IFIND金融数据终端。它覆盖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海南、台湾三省的工业系统不完善,许多数据缺失,因此被排除在外)。考虑到数据的可用性,实证分析部分主要利用的国家数据。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每年的相对效率。为了便于分析并确保各单位的统一,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以消除指标之间不同维度的影响。本文采用了简单、客观、易操作的原则,并采用距离变换的方法。公式如下:

其中,对于变换后的数据,原始数据表示原始数据中所有样本的最大值和原始数据中所有样本的最小值,经过无量纲处理后,所有数据在0~1变化,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其mEOTIN是将坐标原点移动到最小(大)值,但在其变量之间移动。相关程度保持不变。

将原始数据代入产出模型,利用DEAP2.1软件进行分析,得到2000—2012年中国钢铁工业(未考虑低碳因素)和中国钢铁工业(考虑低碳因素)的技术效率值,并计算出技术效率值。技术效率又分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列出了该行业历年的规模收益(见表1-3、表1-4),然后根据相关数据绘制出技术效率测度图(图1-5)。

表1-3 2000—2012年中国钢铁行业技术效率测度表(未考虑低碳因素)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和IFIND金融数据终端。

表1-4 2000—2012年中国钢铁行业技术效率测度表(考虑低碳因素)

续表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和IFIND金融数据终端。

图1-5 2000—2012年中国钢铁行业技术效率测度图

从图1-5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在2003—2012年考虑低碳因素和未考虑低碳因素的钢铁行业技术效率总体趋势是一致的,2000—2002年两组结果数据存在差异。考虑低碳因素的技术效率仅在2008年、2010—2012年处于DEA有效;未考虑低碳因素的钢铁行业技术效率变化水平呈现“W”形分布,2000—2002年、2004年、2008年、2010—2012年8个年份数据构成了中国钢铁行业技术效率的前沿面。

从节能减排的角度看,表中的数据表明,在此期间,钢铁工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该行业的技术效率取决于生产前沿曲线。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将单位GDP的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此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从2008年到2012年,国家共出台了64项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其中仅2008年就出台了39项政策。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近年来,钢铁工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大力推进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进程。

总体来看,2000—2012年钢铁工业的技术效率(仅考虑低碳因素)逐年增加,呈现出“W”形分布特征,并逐步向大型化、专业化、高效化、低碳化方向发展。规模效益的提高是支撑整个行业技术效率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但也有输入冗余和输出不足的情况。

在此期间,全国钢铁工业的技术效率呈现“W”形分布。一般来说,钢铁行业在不断的波动和变化中发展。这也反映出我国钢铁工业逐渐开始由低水平的有效单元向高水平的有效单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规模效率的提高是支撑整个行业技术效率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原因。同时,通过与不含低碳因素的技术效率计算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钢铁工业正在逐步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广泛发展模式,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开始走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的道路。新型高效工业化道路为降低能源消耗、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