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结论与展望

中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结论与展望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部分是对中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结论与展望。

中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结论与展望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全球变暖一直是近年来讨论的热点话题,气候变暖、冰川融化,致使动物失去栖息之所,甚至威胁着人类的发展。而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在于温室气体的排放,自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燃烧化石燃料而使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近十年来增加了将近30%,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另外,人们肆意砍伐原始森林,使得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工业革命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为280ppmv,如按目前的增长速度,到2100年二氧化碳含量将增加到550ppmv,几乎增加一倍,联合国于1992年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在2000年之前将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降至1900年的水平。另外,这些每年的二氧化碳合计排放量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60%的国家还同意将相关技术和信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国际社会在行动,在这次活动中发达国家负有主要责任,所以发达国家应该承担一大部分的责任,积极行动、相互合作,这样看来,世界各国都在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做努力,低碳经济也应运而生。低碳经济可让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指一个经济系统只有很少或没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层,或一个经济系统的碳足迹接近或者等于零。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的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的热点。低碳经济是各国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一些国家和企业开始探求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碳足迹,并以标签的形式贴在产品上,告知消费者,一方面鼓励消费者选择对生态环境有益、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少的产品,另一方面激励企业尽量减少排放二氧化碳,努力发展低碳经济。碳标签制度是在低碳经济的条件下产生的,自然其发展是为了发展低碳经济,并且已经在一些国家得到了实施,取得成效。世界各国实施碳标签必然对我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国外贸易,对我国的出口产品产生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是挑战,所以对碳标签制度的研究势在必行,此次研究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和我国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1.2 碳足迹

碳足迹,它表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每个人、团体、企业的行为都会消耗自然资源,即人在活动或者消费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例如:一个人在超市购物这个过程就留下一个碳足迹,简而言之就是指人的行为和意识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碳足迹”的概念缘起于“生态足迹”,主要是指在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所排放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气体总量,分析产品生命周期或与活动直接和间接相关的碳排放过程,主要分为产品碳足迹和公司碳足迹。不同的学者科学家和机构对“碳足迹”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如表5-2所示。

表5-2 碳足迹的定义

人类现代社会的生态耗竭速度的增长主要是因为碳足迹的增长。自1961年以来,碳足迹已经增长了11倍,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增长发生在1998年以后。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生态足迹,不同国家之间的差距很大,尤其是处于不同经济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其中碳足迹中的“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越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就制造得越多,“碳足迹”也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越小。总而言之,就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如图5-11所示,将碳足迹形象地表现在图中。

图5-11 碳足迹

1.1.3 碳标签概念的界定

碳标签,指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低碳排放技术,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表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该产品的碳信息,即利用在商品上加注碳足迹标签的方式引导购买者和消费者选择更低碳排放的商品,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气候变化的目的。碳标签主要针对的是出口产品。

以中国台湾为例,“台湾碳标签”2010年3月起上路。让消费者优先选购碳排放量较低的产品,迈向低碳社会。其图形及所代表的含义,如图5-12所示。

图5-12 中国台湾碳标签

1.2 研究意义

从18世纪60年代英国爆发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模式有了重大转变,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经历了一次次全新的变革。然而,在我们发展的过程中也造成一些环境污染,一味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效益。例如产品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的不良后果,不仅对一些动物的生存有了严重的威胁,而且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为了改变现状,一些国家将产品或服务的碳足迹信息更加明晰地体现出来,一种将产品生命周期中造成温室气体排放标识出来的方法——碳标签应运而生。碳标签有利于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全新阐述方式,随着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关注的日益加深,碳标签制度正在各国逐步成熟。碳标签有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新型的贸易壁垒,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关注国际动向,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相协调,是经济发展的目标,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我们已经忽视了经济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注重生态效益,碳标签的实施有助于发展低碳经济,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告知消费者,让消费者有选择性地消费。通过市场的杠杆调节作用,不断地刺激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则是二氧化碳,这样可以缓解气候变化,净化空气,不仅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也使得自然环境得到改善,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发展与减排双赢。

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国之一,在未来的30年,我国将继续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的不利地位。2009年中国首次提出明确的碳减排目标:到2020年我国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这一目标意味着中国将进入低碳经济模式,意味着中国未来10年必须走上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所以碳标签的实施有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实现减排,使我国退出世界排放量大国,实现经济发展与减排的双赢。

(3)提高消费者的自觉意识。

碳标签的实施,使消费者拥有知情权,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意识的觉醒,开始注重发展与环境的双重效益,而不是一味重视经济发展速度。碳标签可以引导人们消费,指引人们形成一种正确的消费观念,有选择性地消费,放弃那些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的产品,这样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即是一种在消费者、企业、产品之间的良性循环。

(4)再塑责任大国形象。

国际社会在行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为其他发展中国家作出表率,同时也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不仅要在经济上发展速度、经济效益上追赶发达国家,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并且向其他国家学习,争取做世界经济大国。同时,也不能忽略经济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应该充分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变以前的“先发展后治理”发展战略,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努力,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中国积极实施碳标签,走在科学技术的前沿,主动出击,避免自己在世界上处于被动地位,受到其他发达国家的牵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只有在碳标签技术方面有所发展,在技术方面有突出的创新,理论上有很大的进展,才能够在世界人民面前表现我国的责任大国的形象,提高我国的软实力。

(5)提高企业竞争力。(www.xing528.com)

绿色产品、低碳经济已经成为这个世纪的主旋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足,就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按规律办事。否则,即使企业获得了短期的经济效益,但是长久下去,则会被市场所遗弃。于长久来看,这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企业实施碳标签,体现了一个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的形象,充分提高了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这是一种无形资产,能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竞争力,在竞争中取得长久胜利。对于一个追求长远目标和利益的企业,碳标签的实施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抉择。

(6)完善我国相关法律,规避国际贸易中的壁垒。

对于碳标签的知识在我国的普及是远远不够的,很多的人甚至很多企业都不知道何为碳标签,这对于我国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碳标签虽然还没有普及,但是其发展的前景是很明朗的,所以在某一个行业实施碳标签技术有助于人们了解这个专业名词,进而载入我国法律,作为国家意识保护实施,这对于我国经济贸易特别是出口产品是非常有利的。目前很多国家都积极实施碳标签,这样就会增加出口产品的进入条件,尤其是在低碳经济这个大背景下,世界上各国都在积极发展绿色产品,努力发展探索新技术、创新方法以实现这个目标,我国提高碳标签技术能够降低出口贸易中的壁垒,缓解国际贸易中的压力。

所以,在我国碳标签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地促使我们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出符合我国具体环境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借鉴国外经验,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因此碳标签在我国发展影响意义深远,对我国产生较大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1.3 研究方法

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真实性,本节主要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研究,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相互结合,全面分析和把握本文的研究思路和脉络,对碳标签从经济、技术、政策等各个层面进行研究,全面分析,精确把握碳标签这个前沿技术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此次研究的主要方法如下。

(1)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需要研究的一种方法。本节中的大量数据来源于前人的相关研究,通过纵览国内大量相关研究文献,对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梳理、归纳与演绎等分析工作,即通过获取二手资料,然后对其经过整理、取舍,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和数据,以此作为本研究的相关依据。

(2)实地调查法。

为了充分证明文中内容的真实性、科学性与准确性,采用实地采访的方法。如访问当地的大型超市,获得第一手资料,相对于第二手资料来说,能够整理出更加可靠、令人信服的信息和数据。

(3)定量分析法。

在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厘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在资料分析和数据采集的基础上,文中重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充分运用统计学研究方法,得出可信度较高的结论。

(4)图表分析法。

对于研究过程中所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所得到的数据,利用图表分析的手段,将其在图表上展示出来,这样更加能够从图表所反映的信息中发现新的研究结论,使研究结果更加直观。

(5)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获取其中重要的相关信息,通过数据挖掘和借助相关统计学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即做出假设、分析,进而得出相对可靠的结论。

以上这些方法都是研究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但是每种方法都各有利弊,所以针对其各自的优劣势,在此次调查的过程中一方面寻求较为方便的方法,另一方面探究特定情况下合适的研究方法,这几种方法综合使用,得到正确的研究结论,保证结果的精确度

1.4 研究内容

本节主要内容是研究在低碳经济的前提下各国经济发展模式,随着人类开始关注环境,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危害性,并开始审视自己的行为,认真考虑自己对于大自然的那一份重大的责任。世界各国在行动,每个国家都在努力,碳标签制度的实施也应运而生,本文对碳标签的含义产生的背景及碳标签的实施的积极意义,对低碳经济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做出了详细的阐述。简而言之,就是在低碳经济下碳标签制度的研究,通过对这种前沿性技术的研究,对这种技术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与认识,在这个专有名词还没有普及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这个正在步入正轨的制度。

通过对国内外的碳标签制度研究状况的分析,了解世界对这种前沿技术的重视程度,对碳标签技术的了解程度,只有先有了理论研究的支持,这种技术才会在现实中得以应用;关于碳标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且国外的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实施碳标签制度,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本节通过分析碳标签在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实施状况,了解到我国碳标签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分析这种碳标签技术实施后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国外贸易所产生的影响;总结得出碳标签技术在我国实施必要性、可能性,即可行性分析,进而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模式做出展望,希望我国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找出正确的、合适的发展道路。通过正确的途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引导良性消费、发展低碳经济、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获得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增强中国企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本节的相关课题是关于我国对于碳标签制度的对策分析,既然是对碳标签进行研究,那么必然要提及碳足迹,它们是两个密不可分的相互关联的专业术语。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对国外碳标签的研究,总结国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然后针对碳标签实施后对我国的影响,得出我们实施碳标签技术的必要性,继而再研究我国目前碳标签市场的现状及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国所遇到的问题,有问题就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我国的发展障碍。碳标签是一种新型的前沿技术,这次研究主要是针对我国目前的市场现状,针对市场需求,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国内碳标签市场,虽然我国目前真正意义上的碳标签不多,而且仅少部分企业涉及了碳标签,但通过不断研究,丰富我国国内关于碳标签的研究。在文中还详细地阐述了国外一些国家实施碳标签的现状,这些国家大都是一些发达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则发展的脚步缓慢,我国市场中也较少见,所以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1.5 研究思路

本节按照常规的思路进行全文分析,即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进行写作的框架设计。首先分析低碳经济这个背景条件下碳标签制度应运而生,详细地阐述了碳标签在世界各个国家的发展历程,把握碳标签与低碳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其次通过分析国内外碳标签研究状况、实施状况,初步了解碳标签发展的现状,重点研究中国碳标签制度实施的现状与不足之处,进而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作出总结,并分析碳标签在中国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即可行性分析,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的碳标签发展之路,体现中国为低碳经济所做出的努力,重塑责任大国形象。研究思路如图5-13所示。

图5-13 研究思路明细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