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粤港澳核心城市宜居建设:探索与实践

粤港澳核心城市宜居建设: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7年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全国安全感最好城市之一,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典范城市。

粤港澳核心城市宜居建设:探索与实践

1.深圳

深圳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目前深圳的宜居建设情况,展现的不仅仅是核心地位,还有引领和榜样作用。由近年来深圳市统计局网站和2017、2018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查得的数据和相关信息可以看到:

第一,在经济方面,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改革开放后,深圳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近几年来,深圳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发展也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自2010年以来,深圳的GDP增速都在10%左右。据统计,2017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GDP)2.24万亿元,同比增长8.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GDP增速已经超过全国的6.9%[1],也超过北京的6.8%和上海的6.9%。深圳的GDP增量连续三年领先广州。

第二,社会治理方面。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移民城市,在社会治理方面成果优势明显,在国内城市社会治理指数中排名第一[2]。为了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深圳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方式,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和治理改革,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提供创新的公共服务,为城市民众谋福利。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以下。在社会治安方面,深圳社会治安问题持续减少。据2016—2017年底的统计显示,深圳全市接报110刑事治安总警情同比下降25.3%,连续8年下降,同时全年破案数同比上升10.7%。提升了城市居民的安全指数。2017年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全国安全感最好城市之一,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典范城市。

第三,在生态环境方面,作为新兴城市的深圳,利用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污染排放量低的高新产业取代了高污染、高排放的重工业,且城市规划理念成熟,在环境治理方面成效显著。因此,生态环境明显好于国内大多数的城市。2017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是全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十大城市之一;建成一批精品公园,“深圳蓝”“深圳绿”成为城市最亮色。

第四,从宜居宜业发展潜力来看,深圳从2009年开始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环境最优城市之一。截至2017年底,深圳新兴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53%左右,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的70%。全面启动创新“十大行动计划”,组织开展重大项目技术攻关,积极筹建8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组建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3家、基础研究机构3家、制造业创新中心5家、海外创新中心7家,新增3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新设立新型研发机构11家和创新载体195家,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占GDP比重4.13%。扎实推进省“创新八大抓手”,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193家,累计达1.12万家,新增全职院士12名、“千人计划”专家66名、“孔雀计划”团队30个,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26.3万名,增长42%。出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36条,获国家科技奖15项,获中国专利金奖5项,占全国1/5,有效发明专利5年以上维持率在85%以上,居全国第一,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新突破。

2.香港

香港作为宜居建设的榜样城市,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其具体表现:

第一,经济方面,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网站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GDP增长率5.72%,2015年GDP增长率6.16%,2016年GDP增长率3.72%,而2017年GDP同比增长3.8%,高于预估的3.7%,2017年GDP为2.66万亿元[3],在粤港澳大湾区中一直是处于龙头地位。

第二,社会治理方面,在社会治理过程中,香港政府的工作重点是“把握发展方向,制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承担诸如社会治安、义务教育全民医疗、公租屋建设等基本公共服务,而将其他更多更具体的社会服务,以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方式交给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服务主体承担”[4]。香港的社会治理带有明显的非政府特征,政府主导下的社会组织、企业、社工、义工及社会各方协同共治,是香港社区治理模式的鲜明特点,其协同共治的程度很高,比如:每200个居民就有一个专业社工。香港具有优良的法治传统,“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模式,精细化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为香港居民的生活水平提供了保证。(www.xing528.com)

第三,生态环境方面,有人说虽然香港是“一国两制”,但生态环境只能一制,因为香港的生态环境与珠江三角洲密切关联,不论是大气还是海水都连接在一起。香港的环境治理,是从环境管控开始,采取法律法规等手段,然后是环境影响评价,然后是软性激励手段,还有就是治理的制度体制建设。香港环境治理发展之路,20世纪80年代时主要是知情权、表达权,20世纪90年代是参与权、监督权、行政绩效,解决申诉和审计的问题。2000年起,是利益共享,讨论邻避问题。特别值得学习的是环境保护当中的法治程度和公众参与度,这两点使得香港的生态环境一直都做得很好。

第四,宜居宜业的发展潜力方面,由于香港有五个世界百强高校,各个学科的发展后劲十足。但由于香港的科技发展脱离了产业发展的核心,因此,香港的人才流动不可避免,一定程度上为深圳的人才发展提供了机遇。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2018年4月14日在博鳌论坛中表示,期望香港知名高校能够落户粤港澳大湾区,以配合大湾区打造国际化教育基地的目标。

3.广州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正式出炉,在新时代背景下,广州有了新的定位——“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作为我国一线城市,更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广州发挥着重大而重要的作用。

第一,经济方面,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发展动能转换成效明显,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2万亿元,经济总量2017年比2016年增加了7%以上[5],跑赢全国的6.9%。

第二,社会治理方面,2017年以来,广州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标中央、广东省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平安建设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大局,积极打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确保全市治安秩序良好,社会大局稳定。全市案件类警情、刑事立案分别同比下降了11.5%和17%,实现连续6年警情同比下降。上半年广东省群众安全感和政法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群众安全感、政法工作满意度、平安创建知晓率分别排全省第三、第一和第二名。

第三,生态环境方面,在全国大城市中,广州的空气质量位居前列,“广州蓝”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2017年,市民对空气环境的满意度升至最近10年来的最高位,达41%。水环境和声环境的市民评价也有改善,“污染严重”的比例近10年来下降了20%。

第四,宜居宜业的发展潜力方面,广州的高校质量在广东省内最高,在粤港澳大湾区中,仅次于香港。2017年广州累计发放人才绿卡3300张,新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65人,引进创新创业领军团队21个、各类领军人才58人。专利申请量增长35%左右,专利行政执法绩效考核全国第一,广州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2017年出台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19份政策文件,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举办人工智能、生物产业等大会,高起点布局发展IAB和NEM产业。坚持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重点培育5个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建设10个价值创新园区,各类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实施新一轮工业技术改造,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3%。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64%左右,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66%,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新发展迈出一大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