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业现状与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业现状与问题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良好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基础,相比于国内其他区域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未来空间广阔,市场前景光明,成长潜力巨大。首先,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但产业协同效应尚未充分显现。这说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短板,就是服务模式的创新动能不足。

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业现状与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良好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基础,相比于国内其他区域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未来空间广阔,市场前景光明,成长潜力巨大。今天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巨大利好的发展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正面临着历史空前的黄金发展机遇。粤港澳大湾区的网络信息技术发达,交通等基础设施良好,人才资源充沛,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齐全,企业资源众多,同时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再加上国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的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结构正在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快速迈进。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比之国际最先进的水平仍有差距,只有认清问题和差距,才能找到进一步发展前进的着力点,才能够追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现代服务业中心。

首先,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但产业协同效应尚未充分显现。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各个城市均十分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这带来了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的总体繁荣,但也加剧了不同城市之间的同质化竞争。一方面湾区内部城市之间在对接国际、国内现代服务业资源方面存在竞争,另一方面,由于湾区内部各个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在与港澳开展服务贸易合作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突出自身的发展绩效,往往不考虑大湾区整体利益,一味地争抢现代服务业资源,无论适不适合自身,先引进来再说,引进什么不重要,“规模”就是成绩,在这样的发展理念指引下,大湾区内部的现代服务业布局很难做到科学合理分布,也很难实现协同分工和有机协调。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在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时,缺乏系统性思维的规划和引导,不清楚项目投产后的价值链环节和发展层级,不清楚其所发挥作用的产业价值链配套环节在哪里,不知道如何与其他兄弟区域相互协调配合,导致资源错配,使得大湾区内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协同效应大打折扣。

其次,国际化程度不够高,与发展成为全球现代服务业中心的目标仍有差距。尽管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程度在国内是最高的,但同国际上的先进湾区相比,其现代服务业的开放程度明显不够。湾区内的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其国际化程度是最高的,但湾区内部的广东省内城市,其现代服务业的开放还受到各种制度条件的制约。不仅外资进入有限制,即便是港澳现代服务业资源进入内地也还存在较多的障碍。尽管近些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旨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贸易自由化的政策纷纷出台,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与打造世界级现代服务业中心的目标仍有差距。这一方面是由于体制机制的探索不是一蹴而就,另一方面,说明粤港澳大湾区在引领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创新力度方面仍显得不足,受到各种政策制度的限制还比较多。自贸试验区所发挥的改革创新引领作用尚未充分显现,对国际现代服务业资源的开放程度没有打开。这与我们国家对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定位的认识有关。现在有一种看法,是自贸试验区不能成为政策洼地,仅能在现行制度框架下进行创新,然后将创新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这种看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仅将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限制在现有框架内是不可能冲破现有框架的,也就是说是不可能达到与世界级大湾区相适应的开放程度的。这说明,在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自贸试验区方面,要站到粤港澳大湾区的高度上来,将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和自贸试验区战略有机对接起来,要明确哪些框架是不能打破的,哪些框架是必须打破的,要充分用好自贸试验区建设这步棋,才能够引领好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服务业走向国际化。(www.xing528.com)

第三,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现代服务业管理制度尚不健全。部分现代服务业存在多头管理、管理层级不清晰的问题。一些城市的现代服务业企业管理水平跟不上,企业设立、办事等行政手续依然比较繁琐,审批时间较长,行政效率不高,难以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尽管国家和广东省为了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但在一些城市的具体执行层面,尚未形成良好的政策对接机制和做法,没有体现出国家和广东省的政策意图,执行效果比较差。一些地方政府在国家和省级政策已经实施的情况下,所制定的配套措施,不符合自身发展实际,与产业发展现实脱钩,使得国家和广东省层面的政策效力难以落到实处。而且,从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现代服务业扶持政策来看,比较看重对“高大上”企业的扶持,而对微观现代服务业企业的支持力度较小,特别是一些中小微现代服务业企业还面临着发展难、融资难等现实困境,这抑制了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抑制了微观主体的发展活力,不能形成湾区整体的现代服务业建设品牌效果。今天人们所熟知的现代服务业区域品牌,还是以城市为单位,还没有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层面的统一品牌认知,这说明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群方面,还没有真正地统筹到位,还没有实现不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

最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创新动能匮乏。由于现代服务业的提供者和服务接受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地位不平等,具有“甲方优越”的市场特点。因此,接受服务的一方给予服务提供的一方更多鼓励性的需求,是维系市场平衡和健康的关键性条件。因此,对于一个健康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市场,必须配套鼓励市场健康发展、保护市场主体的制度。只有在制度的保障下,现代服务业市场上的参与主体才能够在合理保护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开展业务,推动业务模式创新,进而提高整体行业竞争力。在现代服务业市场管理制度的配套上,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香港做到了全球领先,但在整个湾区的层面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说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短板,就是服务模式的创新动能不足。现代服务业市场主体的服务模式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小微主体的创新活动,因为他们相比于大的企业主体而言更具创新的动机和活力。大型企业固然实力很强,但其由于已经占据了优势的市场地位,而创新动机不足,往往趋于保守和固化。当前阶段,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服务业还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和监管机制,其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活力尚难以充分释放。此外,现代服务业作为技术、知识、人才密集的产业,其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专业化人才。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为全球现代服务业中心,就必须吸引到全世界的现代服务业人才。但由于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国际化程度不同,国际高端人才尚无法实现在湾区内部的自由流动,这也阻碍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