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造业资源的全球迁移过程

制造业资源的全球迁移过程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全球视阈来看,迄今为止一共发生过4次较大规模的制造业迁移。两者共同发挥作用,成为全球制造业资源配置和流动的内在动力。在全球制造业向亚太地区迁移的过程中,除了日本,韩国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是全球制造业迁移的一般规律,也被我国承接全球制造业资源迁移的历史实践所证明。

制造业资源的全球迁移过程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只有把握好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才能够深度把握机遇,逐步将自身建设成为全球制造业高地。纵观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变化历程,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从全球视阈来看,迄今为止一共发生过4次较大规模的制造业迁移。第一次是英国将部分制造业的“过剩产能”向美国进行迁移;第二次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钢铁纺织等产业向日本德国迁移;第三次是20世纪60年代至 70 年代,日本、德国的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迁移;第四次是20世纪80年代,欧美日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将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高消耗型加工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迁移。纵观全球制造业迁移的历史过程和脉络,可以发现两种动力因素的作用:一个是成本因素,另一个是创新因素。两者共同发挥作用,成为全球制造业资源配置和流动的内在动力。

从成本因素来看,发生制造业迁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造业流出区域的成本比制造业流入区域的成本要高,在降低成本动机的驱使之下,企业选择到制造业成本较低的地方去建厂投资。但制造业的迁移不会仅仅考虑成本因素一个方面,还要综合考虑投资环境、贸易便利化程度、交通和基础设施状况、劳动力素质等其他方面,特别是要重点考虑投资区域发展制造业的技术实力和产业管理等因素。这就是说全球制造业资源在成本因素驱动下的流动并非盲目,而是与科技、政策、管理等“创新性”因素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不能忽视创新因素对全球制造业迁移的推动作用。事实上,全球制造业每次发生大规模迁移,承接的一方不仅具有低成本的优势,在创新方面也有自身特色,先后形成了美国的流程改造与优化模式、日本和德国的精细化分工模式、韩国产业链条整合创新模式。

20世纪初,美国制造业的发展迎来了历史上的黄金机遇期,美国不仅成功地承接了来自英国制造业过剩产能的迁移,而且迅速提升自身的制造业实力,最终取代英国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制造业强国。美国之所以会后来居上,原因就在于美国创新了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在管理模式上探索出一条与英国不同的发展道路,再加上一系列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缔造了美国制造业的辉煌。美国制造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主要是生产流程优化和新技术的应用。在生产流程优化方面,美国主要是采用了大规模流水线作业的方法,将制造业工厂集中在一起,按照更加科学的流程集中管理工人的生产活动,产生了“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新技术方面,美国在工业技术领域推动电气化,广泛使用不锈钢和人造塑胶材料,在汽车领域率先突破了电子启动装置的安装和应用问题。(www.xing528.com)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德国和日本的制造业开始飞速发展。德国人严谨的思维习惯,日本人注重细节的做事风格,在他们的制造业发展方面都有着充分的体现。德国和日本均建立了完备的国家工业体系,注重发展工业方面的社会协同分工,在此基础上,两国都非常重视工业技术细节,一些企业几十年专注研发和生产一个零件,一种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德国提出了“隐形冠军企业”的理念,日本则提出了“微小的世界顶尖企业”理念。这些企业不再以追求做大规模为目标,而是按照自身的理念和市场定位,专注一个发展方向,要在某一领域开发出自身独具的技术,做出“世界第一”的最好品质。正是在这样的发展理念指引下,德国和日本的很多制造业工艺和技术全球领先,其他国家难以在短时间内追赶和超越。今天,我国制造业许多科技含量高的零配件,仍需要向德国和日本进口。可以说德国、日本积几十年之功构筑的技术壁垒是难以在短期内攻破的。我国在加速追赶的同时,更要研究德国和日本取得成功的社会条件和特殊企业文化,积极营造各种有利条件,鼓励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突破。在全球制造业向亚太地区迁移的过程中,除了日本,韩国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韩国依托三星电子等支柱产业,实施了“全产业链”整合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在芯片液晶面板手机等领域进行全方位的投资。在“全产业链”模式基础上,韩国实现了制造业的“全要素整合”,特别是在全球范围内集中了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人才,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取得一系列重要的技术创新和突破。今天,韩国是全世界掌握最先进的半导体技术的国家之一,这成为韩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有利优势和重要标志。

从全球制造业资源迁移的过程来看,有两个特点不能忽视:一是全球制造业迁移主要是制造业供应链某一环节的迁移,而不是整个供应链的迁移。从制造业供应链来看,大体可以分成三个环节: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和广告营销。一个国家将制造业资源向外迁移,首先是加工制造的环节,因为这个环节受到成本因素的影响最大,但往往将研发设计和广告营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保留在自身,这就形成了全球制造业分工方面的跨国公司格局。二是一个国家承接全球制造业迁移的过程,往往是先利用自身的成本优势,承接价值链比较低端的环节,然后伴随着自身制造业实力的提升,再利用自身的政策优势、管理优势、技术优势承接高价值链的环节。也就是成本因素和创新因素对一个国家承接制造业迁移的影响是分阶段体现的。这是全球制造业迁移的一般规律,也被我国承接全球制造业资源迁移的历史实践所证明。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全球制造业迁移的目的地,特别是2000年以后,我国制造业飞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庞大的制造业工业体系。我国的制造业发展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优势,政策驱动效果明显。我国已经启动实施了“中国制造 2025”计划和“互联网+”计划,在机器人、3D打印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投入力量,旨在实现从“人工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跨越式发展。与全世界其他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在制造业政策效果、供应链完备程度、供应成本和效率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优势。但伴随时代条件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我国应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努力实现制造业发展的新一轮崛起和腾飞,粤港澳大湾区必能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