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关键任务在于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
世界科技创新中心是21世纪以来,人类进入科学研究为标志的科学社会形态后,城市功能高端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目前世界科技创新中心并没有一个统一界定的概念,与之相似的概念有“国际创新中心(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Hub)”“世界科技中心(World Technology Center)”“世界科学中心(World Science Center)”等。国际上美国《在线》杂志(2000)率先提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并认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至少需要满足如下四个条件——当地高校和研究机构有培养技能工人或开发新技术的能力,城市能提供专业技术和带来经济稳定的企业及跨国公司,人们具有创办风险企业的积极性,风险资本获得的可能性”。[1](www.xing528.com)
目前看来,包含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肇庆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城市群的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具备鼓励创新的制度文化环境、拥有高校集群的产业园区、移民众多、制造业优先、水陆交通便捷、环境友好等条件。具体表现为:拥有货物年吞吐量世界第三的深圳港、世界第五的香港港以及世界第六的广州港,交通运输便捷,有配套交易中心深交所和港交所,我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珠三角地区,高校及科研院所众多等。基于这些现有条件,欲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应当从建立高水平科技大学及研发机构、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聚集科技创新企业、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培育科技创新文化、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并借鉴其他成功的国际湾区经验几个方面入手,形成科技资源密集、创新活动集中、创新实力雄厚、科技成果辐射广泛、创新文化发达、创新氛围浓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深远的创新环境,成为世界科技新知识、新技能、新产品的产生中心以及世界创新网络中心,发挥其对中国乃至世界创新产业强大的聚集力、影响力、控制力和辐射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