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里,粤港澳地区的传统产业,创造了全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即使到今天,许多传统行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都占据了一席之地,单是电饭锅、电风扇、组合音响、收音机等小家电,就占据了全国九成以上的销售份额。但是,随着土地告急、资源短缺、人口红利消失、环境透支等问题出现,粤港澳地区传统产业的成本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发达国家反思过度“虚拟化”的发展模式,更加注重经济平衡增长模式,纷纷提出“重回制造业”和重归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这些变化对粤港澳地区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和世界产业分工产生重大影响。总之,成本和市场的双重挤压,使得粤港澳地区的传统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倒逼传统产业必须不断优化升级。
事实上,粤港澳地区传统产业的升级在20世纪就已经开始。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传统制造业大量向广东各地转移,如服装、纺织、塑料制品、电子元件、金属和非金属制品等,形成了前店后厂的产业结构;20世纪90年代,粤港澳地区经过近20年的发展,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生产成本也大幅度提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面对这种情况,粤港澳地区大力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www.xing528.com)
随着工业4.0概念的提出和“中国制造2025”的助推,粤港澳地区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向高端智能化升级,如作为传统产业标杆的格力电器,当传统产业还在人口、土地等要素和投资驱动之下狂飙突进的时候,格力电器在2003年便开始引入自动化思想,对部分生产车间进行“机器换人”改造。2017年3月,格力更是首次对外亮相其自主研发的系列智能装备成果。如果说,过去粤港澳地区的传统产业靠大量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取胜,那么,随着粤港澳三地合作加深以及科技创新带动,湾区的大批传统产业早已“脱胎换骨”,走向高端化、智能化。在这种优势背景下,高端、智能化的传统产业也必将成为大湾区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使得粤港澳大湾区更具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