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南接东南亚、南亚,东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台湾,北接长江经济带,西接北部湾经济区,可见区域位置优势是相当突出的。从地区上来看,港澳因素以及粤港澳的合作对于广东的进一步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过去30多年的发展经验表明,粤港澳合作是撬动广东改革和开放的一个杠杆,也是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助推器。尤其是在当前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阶段,它完全可以成为推进广东全面深化改革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支点,成为促进广东发展方式转变的良好契机。
其实从30多年的实践来看,粤港澳合作应该说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合作至少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8年以后)主要是港澳如何帮助内地实现对外开放。通过设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招商引资,香港、澳门发挥了“引进来”的作用。另外,中国最早的高速公路也是粤港合作的结果。第二个阶段是在2000年内地企业“走出去”战略方案提出以后,粤港澳三方开始探索更加深入而细致的融合,尤其是以珠海横琴新区和深圳前海新区的设立为标志。横琴和澳门跨地域的合作,比在内地设一个特区更进一步,一体化也更为密切,这可以说是发挥香港、澳门的优势,帮助内地企业与国际接轨的一个标志性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粤港澳三方积极探索,研究如何更加深入、全面地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实际行动助力于“一带一路”建设。在2015年4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首次提出的“粤港澳大湾区”概念,则标志着粤港澳合作进入了更高更全面的新阶段,已经从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上升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家方略。这一切不仅为粤港澳城市群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且也赋予其新的历史使命。
当前的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压力及挑战,因此急需培养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从地理概念上看,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如果总结各大湾区的共同点,我们不难发现,当今世界发展条件最好的、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几乎都集中在沿海湾区,湾区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国际生产要素流动最自由、最充分、最开放的地区。湾区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主体,是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过去近70年,全球贸易出口货物增长了33倍,价值量增长了155倍。沿海大都市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越发凸显。优越的地理区位、繁荣的港口经济、强大的海上运输能力、高密度的对外贸易、大规模的制造能力、超强的金融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沿海港口城市集合构成的湾区经济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主体。湾区经济依港而生,沿湾而兴,港城互动,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世界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地区。世界著名湾区,例如,东京湾区、纽约湾区以及旧金山湾区是世界公认的三大知名湾区,都具有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发达的国际交流网络等突出特点,是世界五百强、创新公司、研发资源和专利密集区,是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代表,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变革的先锋。可以说,当今世界已经将湾区作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而由此衍生出的经济效应也被相应地称为“湾区经济”。
从国际上来看,自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开始推行“去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模式,使得全球经贸投资规则和经济治理体系进入了深入调整期,这对于改革开放之后外向型经济比重较高的中国来说,无疑冲击很大,因此必须重新建立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从国内情况来看,经过4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中国开始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因此推动转型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成为区域经济的领头羊。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南海依湾相连,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是世界贸易的主要海运通道,是亚欧经济贸易衔接的核心点,居于国际金融与贸易的核心地位,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一带一路”建设的咽喉重地,由其向东可以联通海西经济区、向西拓展可以携手广西—东盟合作区,是最具发展空间与增长潜力的世界级经济区域。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具有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的先行优势,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市场经济体系比较完善,国际经济贸易联系十分密切,在全球产业分工链条中形成了持续上升的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排头兵。基于上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www.xing528.com)
首先,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不仅对于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将会促成北中南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和国家“十三五”规划都明确要求上述三个区域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为引领,京津冀规划建设雄安新区,长三角城市群为长江经济带龙头,珠三角政策有所缺位。2016年3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辐射东南亚、南亚的重要经济支撑带。因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则可以提高珠三角城市群的战略地位,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形成北中南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意义重大。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将助力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探索建立高标准的贸易规则,以引领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由于粤港澳大湾区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港口等区位优势突出,具有侨乡、英语和葡语三大文化纽带,是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桥梁。因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整合发挥其港口、金融、贸易、制造业等优势,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也将凭借“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在制度创新上进行积极探索,制定出一些新的规则,率先在大湾区内部进行试用,继而推广至全球,这将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产生巨大的影响。
应该说,从“大珠三角”到“粤港澳大湾区”,尽管仍然是广东省九市加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但也并非“新瓶装旧酒”。因为传统的大珠三角概念是以珠江下游的三角洲为基础形成的城市群,而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强调,则意味着更强调外向型特征,旨在全球经济中发挥领航作用,意义远超于“大珠三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